大年初一先敬狗(藏族)

石榴果682年前
人工智能朗读:

平武白马藏人有这样一个凤俗:每年正月初一,人们在欢宴之前,总要把蒸的蒸馍、烤的火烧馍、大块的野味或是猪羊牛肉摆在狗的面前,让它饱餐一顿。为什么大年初一先敬狗?这里面有一段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麦子、青稞都长得树杈似的,从根部往上层层分杈,每个枝头都长一个又大又长的穗子。人们懒懒散散地做上季庄稼,收下的粮食就吃用不完。于是,人们用面粉来做大门、做枕头,揉成垫子垫屁股……

天上的罗拉介武知道以后,非常生气,他说:“这些两条腿的人太糟蹋东西了,他们应该受到惩罚。”于是就作起法来,顷刻之间雷电大作,鹅蛋大的冰雹铺天盖地打到了庄稼地里。

人们这才明白,罗拉介武动了怒,可是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躲在房子里叹气、流泪。罗拉介武却认为人们没有一点悔恨的意思,就更为生气,大发威风。眼看着庄稼就要全毁了,这时候,寨子里的狗突然全都冲了出去,顶着冰雹在庄稼地边跑着、叫着、哭嚎着,还愤怒地向天上狂吠。

罗拉介武见了十分奇怪:“倒是这些四条腿的狗心疼粮食,得给他们留下一点。”于是,他收了冰雹,留下了顶上的那一个穗子。

从那以后,人们就知道爱惜粮食了。而且,每年正月初一,在新年的第一顿饭以前,总要先敬敬狗,感谢它们对人类的功德。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掸掸檐尘,清扫清扫。在先前,掸檐尘可不是为了整洁……

传说,从前人的身上附着一个人眼看不见的、通灵性的坏东西——三尸神。这三尸神一天到晚就是搬弄人的是非,说人的坏话。三尸神每个月要上天庭一次,向玉皇大帝报告人在世上的种种情况。可是,这三尸神从来都不如实向玉帝禀报,每次上天都是尽说人的坏话。不是“张三偷懒”,就是“李四奸刁”;不是“王五偷盗”,就是“钱六抢劫”……从来没有在玉帝面前讲过人的一句好话。

日久天长,玉帝就对人产生了坏印象,很想惩罚惩罚人。但惩罚些什么人?怎样去惩罚?玉帝还有点拿不定主意。他想,要是不相信三尸神的话吧,回回禀报的情况又差不多;全相信吧,世上怎么竟连一个好人也没有?

有一年,玉帝听见三尸神接连报告,说人最近不断地咒骂天庭,不但怨詈天神,对玉帝也多有不敬之词。这一说,玉皇大帝十分生气,觉得再不惩治惩治人,就显得天宫太软弱无能了。于是,他对着三尸神和手执钢鞭的王灵官,降旨道:“三尸神立刻下凡,挨家挨户对每个人进行巡查,凡是亵渎天庭、不奉公守法的坏人,把他们的名字全写到这人家的墙壁上。笔画要轻细,不要让人觉察。待到大年夜,王灵官执鞭下凡,只要是墙上写了名字的坏人,统统击杀,一个不漏!”

玉帝这道圣旨一下,奸邪恶毒的三尸神正中下怀。他哼着不三不四的小曲,兴冲冲回到人间,不问青红皂白,便挨家挨户往墙上写开了名字。这家有一人,墙上写一个;那家有两人,墙上写一双……总之,哪家有几个人,三尸神就在墙上写几个名字。

这一空前骇人听闻的消息,让各家的灶君知道了。灶君爷们秉性善良,为人忠厚,是百姓家里的主事神。于是灶君们焦急万分地聚集在一起,商议怎样解除即将降临到百姓头上的这场劫难,又不得罪玉皇大帝。商量来,议论去,灶君们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法子:腊月二十三送灶那天,每户百姓家里的灶君,都郑重地关照家里的人,一定要他们在除夕的白天,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直至檐梁壁墙上的陈年垢污都要彻底清扫,掸掸干净,以迎接新年。老百姓都高高兴兴地这样做了。

到了大年夜晚上,王灵官奉玉帝之命,果真下凡查看来了。他手执钢鞭,怒目圆睁,凶神恶煞般挨家挨户地巡查写在墙上的人名字,以便动手。可是,王灵官一路查找过去,家家户户墙壁上干干净净,不要说没有人名字,连一点灰尘都找不到。他哪里知道三尸神写在壁墙上的人名字,连同尘污一起,统统在大掸檐尘时被掸掉了。

王灵官脾气火暴,十分生气。他气呼呼回到天庭复旨,狠狠告了三尸神一状:“三尸神无事生非,造谣取宠,诽谤世人。百姓家墙上,没有一家写有名字的。”

玉皇大帝闻报大为震怒,立即传旨,把三尸神绑送天庭,不许分辩,先掌嘴,后痛责三百大板,再关押天牢,永不释放……

人们为了感谢灶君老爷,使他们消灾纳福,所以每到除夕白天,家家掸檐尘的这个做法就传下来了。

八百里太行山中段有一座高山,鸟飞不到,猴爬不上,整天云遮雾罩的。当地人说,那是上天的桥,就起了个名儿叫“天河梁”。天河梁再往上,就是天庭,风清夜静的时候,碰巧还能听到好听的仙乐哩!

天河梁脚下,有两个小山村。一南一北,相距八里地,靠北的那个村也没个正经名儿,因为坐落在一条浅沟里,就随便叫成“峪里”,有十几户人家;靠南边的那个村有二十几户,因为村南有个水池子,村名儿就叫“南天池”。

峪里村有个小伙子,十七八岁,爹娘早死了,跟着哥嫂过日子,他从十二三岁上就给全村各家各户放牛,大伙儿就叫他“牛郎”。

牛郎这孩子有点傻,整天话不多,光知道干活儿。嫂子叫他吃赖的,他也不吭气儿,就是饭量有点儿大,一个顶俩。嫂子骂他“傻吃”,总也看不上他。

每天一早,牛郎吃罢饭,带上两个糠菜团子,一个水布袋,把放牛鞭往肩膀头儿一搭,站在村口石头上,朝村里一吆喝:“嗬嗬……”各家各户的老牛小牛就踢踢踏踏走出来,到牛郎跟前集合。牛郎就赶着这群牛到天河梁下吃草。

牛郎对牛可好了,哪道坡上的草嫩他往哪道坡赶;哪条沟的水清他往哪条沟赶。夏天给牛赶牛虻,冬天让牛晒太阳。他还给牛都起了大号,“大黄”、“二黄”、“白鼻”、“花脸”……好像牛就是他的孩子。牛对他也很亲热,常常对他摇尾巴,舔他的手。牛郎把牛放得腚大腰圆、油光锃亮的,村里乡亲都夸牛郎是个好小伙儿。

牛郎放牛一放就是一天,也没个人说话,孤孤单单的。他常想,要是牛能说话,那该有多好呀!

这一天的晌午,牛郎又饥又饿,正靠在一块石头上打盹儿,他家的老牛忽然开口说话:“快回家吧,你嫂子在家偷嘴吃哩!”牛郎又惊又喜,把牛安置好,一溜儿小跑回家,嫂子正烙白面饼哩!见牛郎回来,她没好气地嘟囔着:“傻吃鬼,真会赶饭!”牛郎这算吃了顿好饭。

老牛是牛,咋能说人话哩?原来,这头老牛本是天上的金牛星,它见人间干旱,田苗都死光了,不忍百姓受苦,就偷了天庭粮仓里的五谷种,撒到人间,犯了天条,被打落凡间,投胎转生成牛,在人间受苦。

过了几天,刚过半晌,老牛又对牛郎说:“快回去吧,你嫂子又做好吃的哩!”牛郎跑回家,他嫂子一愣:“不在山上放牛,你咋半道里回来啦?”牛郎说:“水布袋漏了,回来换个布袋。”嫂子白了他几眼,没啥话说,又叫他碰上一顿好饭,饱饱吃了两碗猫耳朵。

经过这几出事,嫂子越发看不上牛郎了,三天两头指桑骂槐,还在牛郎哥哥跟前说牛郎,撺掇他跟牛郎分家。

牛郎哥哥挺老实,心里舍不下兄弟,可又惹不起自己的厉害老婆,没办法,只好去请舅舅分家。

舅舅一来,嫂子就哭天抹泪地数落牛郎:“这份家业都叫他吃光啦,家里没有他的份儿啦!”

舅舅说:“天要阴,雨要下,爹要死,娘要嫁。哥嫂要分家,二外甥你要啥?”

牛郎想:嫂子整天要治我,待在这家里也没意思啦。房子和地都给哥哥吧,就老牛跟我亲,我舍不下,就要牛吧。他就跟舅舅说:“牛吧!”

嫂子一听高兴了,心想这回可把小牛郎除了,以后再也没人管她偷嘴啦。舅舅可有点心疼:“二小啊,往后你在哪儿住呢?”牛郎说:“山里吧。”说罢,牵着老牛离开了家,舅舅喊也喊不住。

出了村儿,牛郎对老牛说:“咱往哪儿走呀?”老牛说:“往南走吧,南边有山、有水、有草、有树,到南边去安家吧。”

牛郎跟着老牛走啊走啊,绕过天河梁,翻过吊板桥,下了白格叠,顺着山坡来到了山清水秀的清溪沟,这里溪水哗哗地流着,溪边的草又青又嫩,最稀奇的是山当间儿还有一块平地,正好种庄稼。老牛说:“就在这儿安家吧!”牛郎说:“中。”砍了柴草,搭了个窝棚,牛郎和老牛就在这里住下了。

第二天,牛郎正琢磨开荒种地的事,忽然一只白鸽“咕咕”叫着飞过来,慌慌张张飞到牛郎身边,后边紧紧跟着一只凶恶的老雕。眼看就要追上了,牛郎拿出牛鞭,“嗖”地向老雕抽去,把老雕赶跑了。白鸽得救了,冲着牛郎把头点了三点,用翅膀扇了三扇,绕牛郎飞了三圈,才依依不舍地飞走了。

住了没几天,牛郎跟老牛叨咕开啦:“老牛大哥,你说这地方四周都是高山,孤孤单单就我一个人,除了跟你说说话,连个做伴的也没有,多闷得慌啊!”

老牛说:“你是想娶个媳妇吧?”

“是啊!”

“好说,赶明儿就是七月七,后半晌天仙女就要到下边的池子里洗澡。你把那套红衣裳偷来,如果有个仙女追你,她就是你媳妇。她叫织女,不过你还她衣裳的时候,千万别还白绫裙!”

“好吧。”傻牛郎记下了。

第二天吃了晌午饭,牛郎早早就藏到滴水崖下石头后边,等着天仙女来。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心说老牛可哄我傻小子哩!他正胡思乱想,只见东北角半天空里有一串小白点在晃动,越来越近,越来越大,原来是九只白鸽在飞。说话间那群鸽子已飞到池子边,落在北岸石头上,扑闪了几下翅膀,就地一转,变成了九个女子!牛郎惊呆了,他躲在大石头后边,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牛郎偷偷数了看,一共九个仙女,个个长得都挺好看。天仙女有穿红的,有穿绿的,有穿蓝的,有穿紫的……腰里都围着白绫裙,花花绿绿的,可鲜亮哩!只见那个穿绿衣裳的喊叫:“姐妹们,快脱衣裳啊!”九个仙女叽叽喳喳跳进池里,玩起水仗来。

牛郎从小到大,只见过老牛大山石头树,哪见过这个呀!仙女那胳膊腿嫩生生的,就像那刚从水里捞出的藕一样,水灵灵的;那皮肤白得像雪、光滑得像白玉石;仙女们披散开头发,长长的像瀑布,油光光的。傻牛郎蹑手蹑脚溜到北岸,抓起那套红衣裳就跑!跑动声惊动了仙女,慌忙上岸穿衣裳,就地一转身又变成白鸽飞上了天。

织女上岸晚了一步,一看自己的衣裳没了,又见牛郎抱着衣裳正跑,大声喊:“还我衣裳,还我衣裳,你咋偷我衣裳哩?”

牛郎一转身,织女赶紧蹲进水里,说:“快给我衣裳!”

“给你衣裳?那好说,你得给我做媳妇!你要同意,我才给你衣裳!”

织女仔细一打量,咦?好面熟,再仔细一看,原来是救过她的小伙子。原来,她就是牛郎那天救的白鸽。那天她独自飞出南天门,在清溪沟玩耍,被老雕追赶,幸亏这小伙子打跑老雕,她还没报恩哩。她见牛郎挺老诚,挺和气,就说:“好吧,我答应你。你给我衣裳吧!”

牛郎把红衣裳给织女,按照老牛嘱咐的,没有给她白绫裙,把白绫裙偷偷藏到房后一条山缝里,外边还堵了块长石头。白绫裙是白鸽的翅膀,没有翅膀就飞不上天。

织女跟牛郎回到窝棚,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织女拍拍老牛的背,算是行个见面礼。老牛眉开眼笑地朝她看,好像说:“就是这个新媳妇。”

织女见窝棚挺小,又没什么家当,就扯下一块衣襟,吹了口仙气,窝棚变成了大瓦房!又过几天,牛郎领着织女到西沟、北沟到处转,那叫不上名的花草遍地都是,织女觉得比天上还新鲜;她见北沟长着大片的桑树林,就捎话给天上的姐妹,带回很多天蚕籽,撒在林子里。天蚕吃了桑叶不久就变成白白胖胖的蚕宝宝。织女就教当地人养蚕,缫丝、拐丝、织绸。慢慢地太行山一带农村除了摘果子、刨药材,也都会养蚕织绸了。大伙都夸牛郎娶了个好媳妇。两口子男耕女织,和和善善,织女为牛郎生下两个孩子。

日子过得真快。这天老牛病倒了,临死它对牛郎说:“我罚期到了,就要升天了。我死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紧急时候用得上!”说完就死了。

常言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一晃织女落在凡间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当年,牛郎救她时她头点三点,翅扇三扇,绕飞三圈就是要报九年恩。她虽然喜欢牛郎,但她终究是天上的星宿,用云彩打扮天空是自己的职责,眼看下凡的期限就要到了,她不能为了男女私情误了天堂的大事,得赶紧想法儿回去。

这天,织女把家里的衣服被褥都拿出来晒,趁机对牛郎说:“俺那件白绫裙你放哪里啦?快找出来晒晒吧。”牛郎心说织女跟自己都过八九年了,还能飞了?于是转到房后头,搬开长石头,从山缝里掏出那件白绫裙,回来递给了织女。织女的白绫裙是仙衣,又在石缝里闷了九年,潮湿不好晒,一晒就是三七二十一天。七月初一这天,牛郎去香炉山砍荆柴,织女连忙换上红衣白裙,变成一只白鸽子,扑闪着翅膀飞上了天!

牛郎砍完柴回到家,见俩孩子正在山梁上哭,边哭边喊妈。牛郎想起老牛的话,找俩架筐,把孩子装进去,一头一个,披上牛皮,两脚腾空飞上了天!

织女在前头飞,牛郎在后头追,孩子在筐里喊,弄得织女一步三回头,越飞越慢,眼看就快撵上啦!

孩子的喊声惊动了天庭,王母娘娘也正在南天门等着织女回天。她见牛郎就要追上织女了,连忙从头上拔下一支银簪,在两人中间一划,就出现了一条银河,越来越宽,河里波浪滚滚,烟雾腾腾,牛郎飞不过去了。

就这样,牛郎织女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孩子在河西哭,织女在河东哭,从初一到初七,一直哭了七天七夜,直哭得昏天黑地!

他们的哭声感动了王母娘娘,她叫青鸟派喜鹊去传信儿,允许牛郎织女逢七相会。喜鹊得了令,怕忘了,一边飞一边叽叽喳喳地念“七七七七……”,传信儿的时候传错了,把“逢七相会”传成了“七七相会”,把见面的日子定死了。

王母娘娘听说喜鹊传错了信儿,害得自己的外孙女受苦,就罚天下的喜鹊每年七月七都去天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踩着它们的头来见面,并且允许二人多待几天,一直到七月十六才分开。牛郎追织女的时候披着牛皮,只会上天,不会下天,没法儿,只好留在天河西边,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两个孩子也变成两颗小星星。

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发生在太行山天河梁一带,这一带的人就把牛郎老家峪里叫“牛郎峪”,把牛郎织女住的地方叫“牛郎庄”,把牛郎常放牛的地方叫“牛郎峡”。还有人编了一个“落”,又叫《牛郎织女竹枝词》,唱道——

溪水清清溪水弯,

清溪沟边山连山。

每条山沟藏故事,

每条崖缝出清泉,出清泉。

溪水清清溪水平,

清溪沟边照影影。

郎耕田来姐织布,

生儿育女过光景,过光景。

溪水清清溪水长,

清溪沟边说牛郎。

牛郎织女天河配,

奇巧姻缘传四方,传四方。

文章下方广告位

相关故事

阅读排行
随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