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年间,山东济南府有个“欣欣”银号,主人姓赵,人称“赵百万”。这一日,赵母仙逝,赵家为母治丧,亲朋好友来往络绎不绝。
账房中,来了一位吊唁上礼的人,自称“张金龙”。此人30上下,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小帽,英俊潇洒,气宇轩昂,一副富商模样。
这张金龙出手阔绰,上礼纹银一千两,令掌簿的瞠目结舌。当时一千两纹银可是个了不起的数目。赵家家大业大,亲朋中也不乏有为官殷富之人,上礼最多的也不过百两。这张金龙出手如此大方,可见此人与赵家关系非同寻常。
再说主家赵百万,闻知此事后,来到账房,一看吊簿,落款是“直隶南皮张金龙”。感到很纳闷儿:想想自己所有的亲戚朋友中,并没有个叫张金龙的呀?此人是干什么的?缘何上如此重的礼金?不管怎么说,得请来见见呀?再问掌簿的,说此人上完账后就走了。这怎么行?于是赵百万立即差人去各家旅店查访。三找两找,真还找到了张金龙。赵家急忙用轿子把他请到府上。
这张金龙何许人也?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
张金龙乃直隶南皮县黑龙镇人。早年家境贫寒,随父常去口外贩马。几年下来,钱倒是赚了不少,但也养成了他为人奸诈的品性。
父亲过世后,张金龙独挑家当,发财的欲望越来越强。当时鸦片的生意已经在国人中热了起来。张金龙见风转舵,便做起了鸦片的生意。
这年春天,张金龙带着伙计去青岛贩卖烟土,因事在济南府耽搁下来。一次外出,正逢一家出大殡,车马人僧成百上千,一问,说是一家姓赵的死了老娘,这姓赵的是个开银号的,人称“赵百万”。
张金龙见此,灵机一动,忽生一个念头,踅身回到下榻的旅店,取出随身所带的一千两纹银去赵家上了丧礼。随行的伙计见他把本钱都搭上了,不解其意,问他,不认不识的,缘何上如此厚礼?张金龙并不解释,只是“嘿嘿”一阵冷笑。
再说赵百万,将张金龙接到府上,设宴招待。张金龙张开嘴没下巴,可就吹上了大牛。问赵百万可知当朝重臣张之万、张之洞否?张氏二兄弟权倾朝野,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张金龙告诉赵百万,张氏二兄弟就是他本家叔父?自家开着“万”字号银庄,眼下正和洋人做着一笔大买卖。早年他听叔父讲过,济南府赵家祖上对张家有恩,一直没能回报。这次路过此地,恰逢伯母仙逝,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话说得十分轻松自然。
赵百万一听他是朝臣张氏兄弟的侄儿,更是敬慕。至于自己祖上对张家有恩的话,他还是第一次听说。既然人家说出,索性默认了吧?于是抱拳拱手,连说:“有幸,有幸。”
张金龙装出一副腰缠万贯的样子,在赵家玩了一天,便推说生意压手,要起程赶路。赵家见遇到这个飞来的“报恩者”,自然是高兴,见张金龙有钱有势,岂有不巴结之理?赵百万一心想攀这个高枝儿,提议两人金兰八拜结为兄弟。张金龙也是求之不得。于是,两人歃血立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结成了生死兄弟。
张金龙风风光光离开了济南府。青岛去不成了,因为所带的银两全都上了礼,玩了个净,只好回家。家人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以为他得了癔病犯迷糊呢?
时过月余,张金龙又去了济南赵家。言说做了一笔生意,资金一时周转不开,暂借五千两银子。赵百万连犹豫一下都没有,爽快地答应了。岂料,张金龙并没有提款,说用时自会来取。
一晃一年。这一日,张金龙差人送来了五百两银子的利息。赵百万不解其意:银两没有提走,哪能收利息?差人解释说:“我家掌柜的说了,银子虽没提走,可银号已为我们准备了。既已准备,就算过了账,就当付息。”这下赵百万更是欢喜得不行,觉得自己结识了天下最讲信义的人。
大约又过了半年,张金龙亲自来到济南,赵家自然是远接高迎。张金龙言说自己跟洋人做了一笔鸦片大生意,急需十万两银子,万般无奈,来求大哥。三个月内保证本息一并归还,利息加倍。
十万两银子,可是个吓死人的数目。赵家银号得倾其所有。因彼此通过两回事,赵百万对张金龙自然是深信不疑。还特意摆供,为他的盟弟在赵公元帅神像前,多烧了一炷香呢?
第二天,赵百万东挪西借,七拼八凑,总算凑足了十万两银子,并通过镖局,雇车将张金龙送回南皮。
常言说,酒壮胆,钱壮气。张金龙自从有了这从天而降的十万两银子,腰板子顿时挺了起来。当初为了诈得这十万两银子,他煞费苦心,采用了“欲擒故纵”的策略,诱使赵百万一步步上钩。如今钱已到手,他得好好尝尝钱的神通?
转载请注明:www.cn-story.com 中华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