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十大劳模:包起帆

石榴果302年前
人工智能朗读:

被誉为“抓斗大王”的上海港务局南浦港务公司工程师包起帆(见图左二),数十年来本着“在岗位尽责、为事业奉献”的精神,与其他同志一起,发明创造了多种高效、安全的装卸工具和装卸工艺,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大量财富。

18岁那年,包起帆进上海港当了一名装卸工,从此踏上了坎坷的发明创造之路。为了实现用抓斗装卸木材的梦想,包起帆如饥似渴地自学物理、数学等基础知识,刻苦钻研业务,生活被浓缩在起重、力学、机械的理论和计算之中,脑海浮沉着各种数据、原理和构想。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尝遍失败、艰辛和磨难,包起帆和他的同事终于创造出木材抓斗。这项革新填补了国际港口装卸工具的一项空白。

之后,包起帆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30多年间,他以主人翁精神,刻苦学习科技知识,先后完成了70多项革新发明,其中8项获国家专利,9项获国际发明金奖。他还把自己和同事发明创造的新型抓斗、工索具技术等推广到全国数百个港口和冶金、矿山、建筑、林场等单位,大大提高了这些单位的经济效益。

艰辛的劳动和突出的贡献,给他带来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人民日报》1999年09月05日第2版

“抓斗大王”包起帆这20年

郑蔚

今年4月,在上海市总工会刚刚宣布的1998-2000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光荣榜上,包起帆的名字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自1981年他第一次被评为市劳模以来,已经整整20年了。在这20年里,包起帆连续10次被评为市劳模,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奖章”、“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的名字甚至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列入《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

在中国改革开放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的20年里,包起帆始终保持着一位劳模、一位优秀共产党人的风采。

没有被困难吓倒

1981年,当包起帆第一次被评为市劳模时,他还只是上海港南浦港务公司工艺科“以工代干”的技革员。而今天,他已经是上海港龙吴港务公司的经理了。对这20年的人生,包起帆自己概括说,从1981年至1986年,是自己搞科研;1986年至1996年,先后当上了工艺科的科长和主管科技工作的副经理,带领大家一起搞科研;从1996年至今,担任龙吴港务公司经理,成了一名国有企业的“当家人”。

虽然职务升迁了但创新始终是包起帆这20年来生命的主旋律。龙吴港务公司在黄浦江的上游,船从吴淞口沿着黄浦江开到龙吴要花6个小时。包起帆初到龙吴港时,码头的年吞吐量只有230多万吨,仅为设计能力的一半。2000多个职工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包起帆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在职工大会上说:“企业走老路没有出息,我们工人阶级必须勇于创新,创造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他提出了发展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的新思路,几次三番到交通部和兄弟港口“游说”,终于得到了上上下下的支持和认同。我国第一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终于在龙吴港开通了。经过4年多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南到湛江、海口,北至锦州、大连,西至重庆的一个贯通40多个港口的内贸标准集装箱运输网络。去年,全国内贸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260万箱,龙吴港达到了30万箱。龙吴港的年吞吐量达到了894.5万吨,利润突破了900万元。

“我不做发财的典型”

包起帆是海内外闻名的“抓斗大王”,这20年里,他总共得到了11项国家级专利、3项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交通部或上海市的科技进步奖,以及日内瓦、巴黎、匹兹堡、布鲁塞尔等10项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按理说,包起帆理所应当地应该“发财”了。但是包起帆说:“我不做发财的典型。国家给我的荣誉称号是‘劳模’,我理解‘劳模’应当是奉献的意思。我应当做奉献的典型。”

转载请注明:中华故事网 www.cn-story.com

文章下方广告位

相关故事

阅读排行
随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