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范留故里 忠孝励乡亲——开国上将杨勇的故事

石榴果322年前
人工智能朗读: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毛泽东口誉的“杨勇上将,上将杨勇” 忠孝两全,清正廉洁的崇高风范举世景仰。本文采撷的是杨将军留在故乡文家市的部分故事。

初识领袖毛泽东

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胜利会师。20日清晨,听说神往已久的毛委员要在会师大会上作重要讲话,文家市少年儿童团团长、共青团员杨世峻邀来胡耀邦、周振财等亲密小伙伴爬上会师坪的围墙,骑在墙头上好奇地观看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场面,认真地聆听毛委员的讲话。杨世峻还特地带着笔记本和铅笔,一字一句地,细心地把毛委员的讲话记录下来,以便传达给文家市所有的儿童团员和共青团员。

毛委员慷慨激昂的演说深深地打动了杨世峻的心,尤其是当毛委员讲到秋收起义部队这颗“小石头”终究能砸烂蒋介石这口“大水缸”的时候,杨世峻似乎从中吸取到了一种无穷的力量,心中萌生起了跟着起义部队去砸“大水缸”的念头。

这是杨勇第一次见到领袖毛泽东并亲聆其教诲。当时他并未想到,此后自己的命运竟会和毛泽东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毛泽东的爱将。

罗荣桓到家里做客

会师大会刚结束,杨世峻就去找部队首长要求上部队。正好碰到一位操湖南口音的高大个子——时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特务连党代表罗荣桓。

“长官,我要上部队,您带我去吧!”杨世峻一个立正,还敬了个象样的军礼。

罗荣桓眯着双眼,审视着跟前这个英俊的少年。

“多大岁数?家住那里?叫什么名字?”罗荣桓和蔼地问。

“报告长官,我叫杨世峻,小名‘统伢子’,家住文家市中街,今年14岁。”杨世峻回答得干脆利落。

“14岁?正是读书年龄嘛!还是要读书,长大了再参加部队吧!”

“我在里仁学校快高小毕业啦,还是文家市少年儿童团团长呢,我们陈校长说过,少年儿童团员就是革命的预备士兵,今天是我当正式士兵的好机会,请您一定带我去,就让我这个团长带个头吧!”

“你家里人会同意你跟部队去打仗?那可是提着脑袋过日子呀!”

“我妈非常支持我闹革命,我的两个哥哥都参加了革命工作。不信,您去我家看看,问问吧!”杨世峻一把拖着罗荣桓往家里走。

罗荣桓被杨世峻的真情所感动,从心眼里喜欢上了这个伢子,也就随杨世峻穿过里仁学校巷道,出街门,越过狭窄的小街来到了杨家。

杨世峻的父亲病故已多年,母亲刘世珍带着几个儿女继续开着丈夫传下的“杨利生饭铺”。见统伢子领来了个起义部队长官,杨家兴高采烈。得知罗长官还冒吃早饭,杨家恳留他在家用餐。刘氏乐呵呵地说:“我们家开饭店,弄餐饭不为难!”为接待这个远方来的尊贵客人,刘氏临时杀了一只母鸡,取出最佳的佐料,使出最好的手艺。还做了几道文家市最上乘的土菜一点不留地端上饭桌。

美滋美味的菜饭让罗荣桓大饱口福,他边吃边夸刘氏的好手艺,特别赞赏那钵鸡肉的味道鲜甜可口,啧啧连声:“这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鸡肉!”

饭后,罗荣桓无论如何也要付饭钱,杨家那里肯收?临别,罗荣桓耐心地向杨家讲他暂时还不能带杨世峻去部队的道理,他爱抚着杨世峻的脑袋说:“你还小,好好读书吧,过几年我一定来文家市接你去当红军!”

杨世峻噙着热泪送别罗荣桓。次日,他又邀来胡耀邦、周政财等小伙伴一直将秋收起义大部队送过文家市街后的高升岭。

引泉智斗敌

文家市白马冲尾的岭脚下,有一口水井,纵是大旱年岁,汩汩清泉也常涌不断。几十年来,这甘甜清澈的泉水无私地滋润着白马冲里的稻菽黍梁,哺育着白马冲人的子子孙孙。这里的百姓无不深爱着它,都亲切地称它为“将军井”。

转载请注明:中华故事网 www.cn-story.com

文章下方广告位

相关故事

阅读排行
随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