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赵历史介绍

石榴果272年前
人工智能朗读:

汉赵,即前赵(304-329),十六国之一。

匈奴贵族刘渊所建,国号初期为“汉”(匈奴汉国),后又改为“赵”,所以也称“汉赵”。

建都平阳,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历三主,凡二十六年。

304年,刘渊起兵,称汉王。308年称帝,国号“汉”。310年刘聪即位,316年匈奴汉国灭西晋。

318年七月,汉主刘聪(汉烈宗昭武皇帝)死,子刘粲继立,为匈奴贵族靳准所杀。镇守长安的刘聪族弟刘曜闻变,发兵攻靳准。

318年十月,刘曜自立为皇帝。与此同时,石勒亦以讨伐靳准为名,率军攻破汉都平阳,于是,自平阳、洛阳以东之地尽入石勒之手。

319年,刘曜徙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此后刘曜、石勒常相攻伐。

328年,两军大战于洛阳城西,刘曜饮酒过量,兵败被擒,前赵主力被消灭。石勒军乘胜西进,曜太子刘熙弃长安,逃奔上都(今甘肃天水)。

329年九月,石勒军攻占上都,杀刘熙,前赵亡。

汉赵国六夷之胡,是诸史称作“匈奴别部”或“匈奴别种”的杂胡,而不是匈奴本部的五部屠各。汉赵国并设司隶、内史与大单于、单于辅、都尉两套体制,就是要将五部屠各与杂胡乃至六夷加以区分,纳入不同的行政、军事管理系统。汉赵国在将六夷与汉人分治即“胡汉分治”的同时,又将包括杂胡在内的六夷与匈奴(屠各)分治,或可称之为“胡胡分治”。汉赵国选择内史作为主要的行政官员,大概是为配合当时的封王制度。内史所领“万户”,可能是诸王在名义上获得的人口;“万户”储备的丁壮,构成汉国重要的兵源;刘聪分配给诸王的营兵,则是诸王的护卫。司隶所辖五部屠各与单于台所辖六夷,都是按照部落制传统组织起来的少数族群体。在汉赵国军政合一的体制下,他们都具有兵民合一的身份。

这些意见如能成立,也许可以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观察汉赵国的社会、政治结构以及入塞匈奴国家的兴衰变化:匈奴本部的五部屠各与非本部的六夷,在汉赵国内摆脱了以往的奴隶或依附民(如田客)地位,获得了自由民(后赵确定为“国人”)的身份,这是他们支持刘渊、刘聪、刘曜政权的终极动力。[72]匈奴与六夷的分治即“胡胡分治”政策的推行,则进一步保证了五部屠各作为汉赵国核心部族的凝聚力。于是我们看到,以五部屠各为主干的中外诸军,在汉赵国与西晋及其他胡汉政权的对抗中,持续提供了强大的武力。而当五部屠各的部族势力在长期征战以及各种内乱、迁徙中消耗殆尽之后,前赵政权也就难以为继,不得不将中原的统制权让给杂胡首领石勒及其后赵政权了。

转载请注明:中华故事网 www.cn-story.com

文章下方广告位

相关故事

阅读排行
随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