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不息的黄河把她最精华的内容留给了河南,这里曾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中国历史的核心地域之一。居华夏之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河南自夏王朝至宋金长达三 千年的建都史,郑州商城、安阳殷墟、洛阳故都、开封汴京,河南据中国八大古都之四。中州先民创造了光耀千古的璀璨文明,河洛之地积淀了丰厚深沉的文化底 蕴。小屯甲骨、三代重器、唐三彩、宋官瓷,这里典藏了古老的华夏文明。中州出土历代建筑明器,是其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记录了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发展轨 迹,代表了中国建筑史上的辉煌过去。
中国古代建筑精妙轻灵、匠心独具的木构体系,凝结了中华儿女智慧和文化的奇思与灵光,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独创一体。中国古建筑以木构为主,抬梁式构架至东 周已初步完备,穿斗式构架在汉代臻于成熟。东方建筑独有的斗栱构件,兼具结构和装饰之双重功能。在建筑布局上,以间为单位,进而构成均衡对称、参差错落的 庭院和组群。在装饰艺术上,综合运用绘画、雕刻多种手段,达到功能、结构与装饰的有机统一。
汉代木构建筑难以保存至今,大多湮没于时光与尘土之中,能够再现当时建筑形制和建造技巧的契机,就包括地下出土的建筑明器。受“事死如生”观念和儒家孝道 思想的影响,汉代豪门世族、达官显贵、门生故吏、平民百姓皆以事孝为重,殚尽财富极尽厚葬,住宅庄园、戏楼水榭、禽畜圈栏、仓储加工和生活模拟等涉及当时 社会生活与生产诸多领域的建筑明器模型大量用以随葬。作为现实生活中各种建筑式样的真实描摹,建筑明器不仅是汉代厚葬风俗延续和转变的重要表现,也是汉代 庄园经济繁荣在丧葬制度上的反映,并为研究汉代建筑艺术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昔日吴越钱氏纳土归宋,赵宋皇室南都临安,自杭州至汴京,从河南到浙江,南北文化交融,亲缘久远深厚。这次特邀河南博物院庋藏的历代建筑明器来浙江省博物 馆展出,为我们学习中原地区建筑与墓葬文化方面的丰富知识与内涵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此我们对河南博物院表示诚挚的谢意。
一、历代建筑史话
中国古代建筑在长期的创新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体系。商周时期高台建筑和四合院落的出现,奠定了中国古建筑的基本格局。汉代庄园经济发展, 建筑平面渐趋复杂,楼阁分明而功能多样,城市规模扩大,宫殿建筑发展,形成了中国古建筑的艺术格局和相对完备的体系,开拓了中国建筑的发展空间。隋唐建筑 雄浑舒展、朴实端庄,宋代则纤巧秀丽、自然写意,建筑工程技术和施工水平均有突出进步。佛教建筑也是当时建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众多且分布面广,寺 庙和佛塔更是发展到高峰。而后明代建筑规模宏大,清代工巧华丽,宅院建筑则以气象森严、庭院规整、组群严密见长。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相承、脉络分明,共同书 写了中国古建筑史的华彩一笔。
三彩琉璃舍利匣
北宋咸平元年(998年)
通高52、基座边长19厘米
1966年密县(现新密市)法海寺地宫出土
舍 利容器。用高岭土塑造,表面施褐、黄、绿三彩釉。方形,分基座、匣身、顶盖三部分。基座为叠涩须弥座,束腰四角塑有角柱,尖拱状壸门两侧塑麒麟。匣身方筒 形,四角有角柱和蹲狮,四壁中部开门,两侧立天王。匣盖作盝顶形,四周有蕉叶形饰。匣身、匣盖内壁刻“咸平元年”施主题记。
彩绘三进陶宅院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通长149、宽89厘米
1960年郏县前冢王村出土
由一座牌坊和三进院落组成,忠实再现了明代中原地区三进四合院建筑格局。五脊歇山式牌坊与大门之间分列骑马俑二排。院门外有八字墙,门内有影壁。宅院以中 轴对称列出九座悬山式平房,一座堂楼,四个前后串通的门和围墙。前院左角置陶轿,后院左厢置灶,左角有磨、杵臼、猪羊等,院内分立男俑十七个,女俑十个。
彩绘四层陶仓楼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通高131、面阔68、进深54厘米
1974年焦作市机床厂南地出土
仓楼前为长方形院落,院墙做出双阙形,正中央开大门,门口有一负袋陶俑,院内卧一陶狗。第一层开四个方窗,第二层开两个大窗,左窗内坐一陶俑。第三层开两 门,正面中部及转角处置斗栱。第四层开一方窗,上部覆五脊四阿顶。楼身施红、白二彩,绘云气纹、三角纹、菱形纹、直线纹。该仓楼造型硕大是建筑明器中的佼 佼者。
二、汉代建筑明器
中国传统的木构架建筑,经历了长期和大量的实践之后,在汉代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筑内容丰富,结构复杂多样,多层木柱梁架式楼阁建筑的出现,更是打破了战国 以来盛行的高层建筑依凭土台而建的传统方式。汉代建筑明器正是形象地表明了这一显著特点。汉代庄园经济发展迅速,宅院建筑明器成为当时豪强地主生活的真实 写照,在布局上体现了外实内静的神韵,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空间。而表现庄园生产和生活丰富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如牲畜圈养的猪羊圏,粮食仓储加工的仓房、 风车、磨坊和灶,模拟生活的水井和厕所等,也在汉代建筑明器中得到一一描摹。此外由于汉代楼居风气的兴盛,使河南出土的汉代建筑明器中,陶楼占了较大比 重,从用途上可以分为望楼、仓楼、戏楼等,而避暑休憩的水榭也同样以楼阁形式出现。
(1)宅院
宅院建筑是汉代庄园生活的场所,兼具家庭生活和手工副业生产的两重性质。汉代宅院明器以长方形或方形的严正四合院布局为基础,部分规模较大、组合复杂,由几组院落组合而成,功能区分详细,容纳生活内容丰富。
主要器物介绍:
三进陶院落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通高84、长130、宽114厘米
1981年淮阳县于庄1号墓出土
整组建筑有66件组合而成。庄园分两部分,一侧为田园,一侧为三进四合院宅第。建筑高低参差,错落有致,院内布列悬山顶、硬山顶、四阿顶楼房,内设伎乐 俑、侍仆俑,生活设施、器皿一应俱全。宅旁连以农田、水井等,墙上绘有主仆生活图壁画,是目前所见汉代形制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建筑模型。
(2)仓楼
仓楼为储存粮食的需要,下部多设有基座和短足,仓身严实,顶部和仓身上部多设有气窗或通气孔。也有一些下部为粮仓,上部作居室的综合性高层建筑,具有储存粮食和登高望远的双重功用。
七层连阁陶仓楼
转载请注明:中华故事网 www.cn-s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