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发展和演变历史(中)

石榴果282年前
人工智能朗读:

六、汉族的形成过程

(3).华夏族的演变

帝喾后裔尧号陶唐氏,都河北唐县(尧后裔后来迁到晋西南夏墟,国号仍为唐)。颛顼后裔舜号有虞氏,生于诸冯(山东诸城县),卒于鸣条(开封附近),东夷化华夏人也。 禹被舜选为继承人,居阳城(今登封县),后徙阳翟(今禹州市)。昆吾氏受封为帝伯,都帝丘(今濮阳西南),启在帝丘铸九鼎,被视为国宝。禹生前曾举东夷族的伯益为继承人,禹死后,前2070年,儿子启发兵攻杀伯益自立,同姓有扈氏(陕西户县)不服,被杀,从此禅让制为世袭制所代。启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汾、浍流域),建都安邑(山西夏县西)。后来由于与东夷的斗争,又迁回到其祖居的嵩山和伊洛平原。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和下游海岱文化(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交汇融合所形成的河南-晋南龙山文化是夏文化的前驱;夏人是从黄河中下游炎帝集团中分化出来,又融合了黄帝、东夷许多氏族而形成的一个民族。夏国所直属的领土只包括中原和晋南,黄土高原此时分布着诸多未开化的原始汉藏部落和吐火罗人,未接受开化的汉藏民族夏人统治。

帝喾

帝喾娶东夷部落简狄生契(子姓),契子昭明。昭明子相土发明了马车,并越燕山南下,环渤海湾发展。相土子昌若、昌若子粮圉。粮圉子王亥发明牛车,并发展至易水流域,在和当地的部落发生斗争时被杀。王亥弟弟王恒进而南下漳水流域,被有易部落所杀,上甲微得到河伯的帮助,败有易。当时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在今天津市入渤海,上甲微已在太行山以东古黄河下游立足。到成汤时期,有娀氏移居今濮阳一带,并更名为商部落。前1550年,商部落灭掉夏中央,成了中原的主人,领土比夏朝多了华夏化东夷居住区(鲁西南,豫东北)。经过500年统治,商部落完全华夏化。

帝喾娶炎帝部落有邰氏女姜原生弃(姬姓),弃后来成了有邰氏部落的酋长。夏朝建立后,有邰氏世代事夏为掌管农业的官。商灭商后,有邰氏与夏人一起向西北逃窜,到达了今内蒙古伊克昭盟的朱开沟。然后由于商人的继续追击,有邰氏和夏人继续向西迁徙,到达了敦煌地区。在这儿有邰氏和夏人分开,在不窋的带领下往东南返迁,抵达了甘肃省的庆阳一带。不窋、鞠时代,有邰氏处戎狄之间,从其俗。有邰氏除了受戎狄之俗影响外,还有自己发达的青铜业、农业、家畜养殖业,这是其区别于戎狄的明证。到公刘时期,有邰氏开始强盛起来。前1450年,迁都于豳(陕西省彬县西北)。前1150年,古公亶父受到了戎狄熏育的攻击,被迫迁都周原岐邑(岐山县),结束了和戎狄共处的生活;古公革除戎狄习俗,发展农业,设立五官,将有邰氏部落更名为周国。古公死后被追谥为太王,最小的儿子季历继位。季历臣服于商朝,商王武乙以任姓女子嫁季历,这就是文王的母亲太任。季历成功征伐今山西一带的诸戎,一部分原因,由于先周时代与戎狄杂居,知道如何应付戎事;另一部分原因,山西汾域原是先周时代姬姓的旧地,打进山西,只能算是光复故物。季历被商王文丁所杀后,其长子昌继位,即周文王。文王征伐犬戎、密须(今甘肃省灵台县)、崇(长安县)等国家,然后迁都丰邑(西安南部沣河中游西岸)。文王逝后,武王继立,再次迁都于镐邑(沣河中游东岸)。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强大的周朝,周的领土比商朝多了非夏族的华夏人居住区(炎帝故地关中和黄帝征服之北京-太行东麓)。

玄帝高阳氏姬颛顼

颛顼后裔女修嫁给东夷嬴姓为妻,生下皋陶(大业)。大业娶黄帝部落的女华为妻,生子名伯益(大费)。伯益辅佐禹治水成功,娶舜的亲属姚玉女为妻,并佐舜调驯鸟兽,称为柏翳。伯益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叫大廉,称为鸟俗氏,另一支叫若木,称为费氏。 大廉的玄孙中衍为商王太戊驾车,太戊许以婚姻。中衍的玄孙是中潏,在今山西陕西接壤地区,与羌戎杂处,为商朝保卫边疆。 中潏的儿子为蜚廉,蜚廉有二子,老大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老二季胜,其后为赵。季胜曾孙造父为周穆王驾车有功,封于赵城(今山西赵城县),恶来曾孙大几也以造父之宠,居住在赵城,姓赵氏。大几的儿子大骆率族人迁居犬丘(甘肃礼县),因大骆庶子非子给周孝王养马有功,被封邑在秦(今甘肃清水县),大骆嫡子成继承大骆的酋长地位仍居犬丘。前842年,西戎反王室,灭犬丘的大骆嫡系一族。周宣王命非子后裔秦仲攻伐西戎,秦仲战死,长子庄公破西戎,收复犬丘,将秦族首都从秦迁到犬丘。前778年庄公死,襄公立,襄公将妹妹嫁给姬姓的丰王为妻,又迁都于汧(今陕西陇县)。前771年,西戎攻占镐京杀周幽王,秦襄公将兵救周,并护送周平王东迁,于是周平王封襄公为诸候。秦国逐渐收复了被西戎霸占的关中领土。 尽管如此,中原诸侯仍因秦人起源于东夷,西迁后又多杂戎俗,而秦穆公伐晋新丧,远袭郑国,更被认为非礼。在整个春秋时期秦都被视为戎狄。

前750年秦文公统一关中,秦人与周人遗众开始共处,才完全脱离游牧转向定居农业,并在周文化影响下向华夏化发展。到秦宪公(前715—704)时迁都陕西宝鸡县平阳村,并灭掉商遗民在西周灭亡后建立的戎化国家。秦德公(前677----前676)迁都于陕西省凤翔县,自此后数百年秦稳定地以此为都。秦穆公最初准备继续向东往中原发展,远袭郑国,结果被晋国联合姜戎邀击,败于崤山。于是西向,打败西戎诸部落,秦国版图已达今甘肃东部与中部。以后数百年中又向西灭西戎义渠(六盘山)等国,向南越秦岭灭蜀、巴,开五尺道准备往滇中发展,向东南与楚争汉中及黔中,成为最雄强的诸侯。

民族融合的过程,在秦国进展迅速。秦人的来源大致有如下几大部分:占统治地位的秦公族,起源于东夷,西迁而戎化,进至关中而华化;秦人的第二大来源是“周余民”,其数量当不少于占统治地位的公族,是秦人中文化最高的一部分;在秦人中,被征服的西戎(藏缅族群的氐羌、吐火罗),也占相当数量。由于秦国大力发展农业,对中原的先进文化、经济及各种人才都采取大力吸收的政策,所以秦人来源虽然包括原属不同民族的几大部分,但到战国中晚叶,已经融为一体,成为秦陇地区的华夏族。

转载请注明:中华故事网 www.cn-story.com

文章下方广告位

相关故事

阅读排行
随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