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模糊策略

石榴果302年前
人工智能朗读:

土耳其议会开会研究国内外重大事务,参议员哈伊达尔·顿吉卡纳特在会上陈词:“不仅在我国建有军事基地,还想插手我国的政治,企图挑起内战,以便他们从中渔利..”说着,他挥舞着手中的文件,“这就是铁的证据。”

这位参议员所谓的证据是两封信件。一封是潜伏在政府内部的美国写给“e·m”的信,另一份是这个“e·m”写给美国驻安卡拉武官唐纳德迪克森上校的信。这个“e·m”可谓是“神龙见尾不见首”,不知是何许人也。

但将这两封信联系起来看,就可见美国大使馆正在干涉土耳其的内部事务。

问题是这两封信的主角“e·m”真名不详,扑朔迷离,更增加了其神秘感和真实感。“神秘”与“真实”往往是孪生的,神秘是外套,真实是内容,所以越神秘似乎就越真实。虽然人们并不确切知道“e·m是何等样人,但相信此人是绝对存在着的。

于是报纸上登载了种种猜测,有人说:“e·m”是美国大使馆参赞埃德坦·马丁;有人说:此人是中央条约组织的代表摩根上校,这两人都有嫌疑,而且名字的开头字母都是“e·m”。经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这两封信件被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土耳其的反美情绪再次高涨,甚至对美国友士也表示出极大的愤慨。

美国政府急了,召集土耳其的外交官员进行解释,指出了这两封信与美国无关,因为行文格式是与美国的风格绝不相同的。但这又有什么用呢?既然信件上的姓名可以隐写,格式就不能改变吗?越解释就越尴尬,越说明美国人心中有鬼,“欲盖弥彰”,致使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美国政府和土耳其政府的关系非常僵化,这两个本来友好的国家之间的不团结,当然是对敌对国家有利的。

事后查明,这两封信是前苏联伪造的,他们伪造信件采用了“模糊”策略,不指名道姓,而是使用可以作多种猜测的“e·m”的字头,倘若他们伪造一个名字那是比较容易搞清的,而“模糊”的提法,可以把水搅浑,越查越模糊,既然查不清,当然就排除不了。于是,就在土耳其的朝野掀起了反美的轩然大波。

转载请注明:中华故事网 www.cn-story.com

文章下方广告位

相关故事

阅读排行
随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