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在战国七雄中,出头露面的次数最少。除燕昭王时乐毅伐齐以外,在群雄角逐中,没有比较突出的其他活动。他参加过合纵,但并不积极。他想侵夺赵国的土地,但从来没有收获。
这样说来,燕似乎是个很少成就的国家,但事实并非如此,燕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上作出过很重要的贡献。
燕是西周安插在遥远的北方的诸侯国。他的周围有山戎、东胡、肃慎等少数民族。春秋时,燕受山戎攻击,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攻山戎,到孤竹(现在的河北卢龙)而还。由此可知河北的东部在当时还是山戎居住的地区。华夏族和戎人相互影响,差异逐渐消失,以后就不大提山戎的名称了。
战国时,燕在和东胡的斗争中,有很大的发展。大约在燕昭王时,燕将秦开在东胡做人质,很了解他们的情况。他回燕后率军打败东胡,扩地千余里。燕国还在北方筑了长城。现在在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以及辽宁、吉林境内,都发现了燕长城的遗址,辽宁的沈阳、抚顺等地都在燕长城的南面。燕在辽河两面设立了辽东郡和辽西郡,对东北的开发经营起了积极作用。肃慎住在长白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商、周时都和中原政府有联系,一直和华夏族保持友好的关系。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明白,燕在各民族相互影响和开发边疆这两件事上很有贡献。
燕国的经济文化也很繁荣。燕的都城蓟在北京的西南部,战国时在现在河北易县东南建立了燕下都。下都在燕的南部,与齐、赵等国往来比较便利。下都是一座大城,城墙东西长八公里强,南北宽约四公里,分内外两城。内城在城的东南部。内城的西侧是手工业区;有冶铁、铸钱、制造兵器等作坊,出土了铁器、陶器、瓦、陶水管等文物。
我们应当特别注意铁器。燕和赵都是冶铁业很发达的地区。河北兴隆的燕国遗址里出土了四十副八十七件铸造铁工具的铁范,铁范可以连续使用,比陶范进步。燕下都一个墓葬出土的大量兵器,铁制的达百分之六十五,可见在燕国铁兵器已经使用得比较普遍。科学工作者分析一些铁兵器,发现其中有经过用水淬火的钢剑(淬cui,把兵刃烧红后,用冷水使它快速冷却,提高硬度)。通过对另外一些铁器的分析,我们又知道当时已经能够用高温把矿石烧成铁水,浇铸成功铁器。
当时的冶铁业,除官营的以外,还有私营的作坊。赵国邯郸有个郭纵,因经营冶铁成为巨富。秦破赵时,许多赵人被强迫迁移到巴蜀,有个卓家也是经营冶铁的富人。他们后来在蜀中恢复旧业,依然成为巨富,才把名字传到后世。其余的“迁虏”有多少呢?郭氏有没有被迁呢?我们都没法回答了。
在铁兵器方面,燕、赵显然比秦进步,但是都被秦灭掉了。赵的灭亡,原因在三晋不能联合和赵国政治上有问题——用赵括、逐廉颇、杀李牧都是表现。这在前面都已经讲过了。现在再讲燕国。
燕的末代国君名叫喜。他在位三十三年(公元前二五四年——前二二二年),两次执行极端错误的政策,发动侵赵战争。秦国强盛,赵国亡后,燕将面对一个无法抵抗的强邻,这是极其清楚的事实。燕王喜应该采取支持赵国的政策,利用赵做屏障,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只想利用赵国疲弱的机会,夺取赵的土地,实在是愚蠢得无可救药。
第一次在公元前二五一年,他欺赵国丁壮多在长平死亡,儿童还没有长大成人,发动战争,被廉颇打得大败。第二次在公元前二四二年,他欺赵国屡被秦军打败,廉颇又已出奔,再一次发动战争,又遭败北。
这两次战争毫无收获,还受了损失,暴露了弱点。再说,燕军即使能够得胜,能够侵占到一点土地,也不过是帮了秦国的忙,让它灭赵时省点气力,让它早点和燕接境,可以直接进攻燕国。
赵国灭亡后,燕人才发觉大祸临头。在绝望的情绪支配下,太子丹采取了一个不会有任何效果的措施——派荆轲到咸阳谋刺秦王。
秦是一个诸侯国,死了一个秦王,马上可以重新立一个王。太子丹以为刺杀了嬴政,便可以制止秦军的进攻。这是十足的幻想。然而嬴政这个人,既有统一中国的伟大贡献,但在统一前后都有虐杀、奴役、残酷剥削压迫广大人民的罪恶,情况比较复杂。加以在战国末年和秦汉之间,人们对他的贡献还认识得不够,对他的暴行却感受很深,所以,不论史家、文人的笔墨,或民间里巷的口碑,对他都没有好感,一致称赞荆轲是天下无双的烈士。
我们看这件事情的本身,也确有强烈的悲壮的气氛。
荆轲,卫国人,在卫叫庆卿,在燕叫荆卿。他在燕结识了一位善于击筑(zhu)的高渐离。筑是一种有十三根弦的乐器,演奏的人左手按住弦的一头,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荆轲常和高渐离在市上喝酒,喝得酣畅时,高渐离击筑,荆轲跟着弦声歌唱,时而唱得兴高彩烈,时而唱得相对流泪,把一肚皮的心事,都寄托在音乐中间。
这时,太子丹害怕秦兵侵燕,又因收留了逃亡来燕的秦将樊於期,怕秦兴师间罪,向老师鞠武问计。鞠武叫他去同智勇双全的隐士田光商量。田光说自己已经衰老,转荐了荆轲。田光一向赏识荆轲,认为他在发怒的时候神色不变,是一个“神勇”的人。他向荆轲说明了太子丹的意思,便自刎而死,表示为太子保守秘密。
太子丹见了荆轲,提出自己的希望:上策是劫持秦王,要他把侵占的地方还给诸侯;其次,如果做不到的话,就刺杀秦王,使统兵在外的大将与继位的人互相猜疑,诸侯就可以争取到合纵破秦的机会。
太子丹的希望纯粹是幻想。春秋时鲁将曹沐在会盟时要挟齐桓公,把侵地还给鲁国。齐桓公在事后没有反悔,是要表示说了话算数,争取诸侯的信任。秦国对诸侯一贯玩弄阴谋诡计,许下了诺言也不会兑现。至于刺杀了秦王政会引起秦的内部矛盾,更完全是猜想。
荆轲谦让一番后,表示愿意担当起这个任务。太子丹就照上卿的规格侍奉荆轲,车马美女,要什么有什么。这时还在秦兵灭赵以前。过了一些日子,王翦灭赵,秦兵到达燕国南界。太子丹十分焦急,催荆轲动身。荆轲才提出他的打算,说要带两件东西到秦,才可能见到秦王,完成预计的任务。这两件东西,一是樊於期的首级,一是燕国督亢(现在的河北易县、涿县、固安一带)地图。燕太子不忍杀害樊於期,希望荆轲另作打算。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便自己去见樊於期,说要“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非“得将军之首”不可。樊於期慨然应允,立即自刎而死。
公元前二二七年,荆轲出发了。他的副使秦舞阳是一个有名的勇士,十三岁时就杀过人。他带的武器是一口赵国名工制造的短剑,用毒药炼过,刺人见血必死。他把短剑卷在地图中间,准备等秦王展开图卷时,拔剑行刺。
太子丹和少数了解这秘密的人,都穿上白色的孝服,送到易水北岸。诀别的时候,高渐离击筑,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座上的人无不涕泣流泪。荆轲毅然上车,头也不回地往秦国去了。这个场面,历来都认为是“燕赵悲歌慷慨之风”的典型。
秦王听到燕国斩樊於期头、献督亢地的消息,非常高兴,在大殿上接见燕国使臣。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首级的匣子,秦舞阳捧着地图匣,一前一后,走到秦王面前。秦王命取上地图。荆轲从秦舞阳手中接过地图,递给秦王。这图画在丝织的帛上,卷成一个卷子。秦王展开卷子,“图穷而匕首(短剑)见”。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执着匕首,朝秦王刺去。秦王大吃一惊,连忙站起身子,拉断袖子,绕着柱子奔跑,避开剑锋。秦国法律,殿上的臣僚不准携带任何武器;殿下有武器的人员没有诏旨,不得上殿。仓卒之间,来不及传武士上殿,因而乱成一团。秦王佩有长剑,一下子拔不出来,走了几步,得到左右提醒,把剑鞘推到背上,才拔了出来。秦王回手一剑,正中荆轲左腿。荆轲倒在地上,把短剑向秦王掷去,刺中了柱子。秦王见荆轲手无寸铁,又已受伤,便对他连刺几剑。
左右一齐上来,杀了荆轲、秦舞阳两人。
秦王大怒,命王翦进攻燕国。第二年,秦军攻下蓟城,燕王喜、太子丹退往辽东。燕王在秦的高压之下,杀太子丹求和,暂时保持了辽东半壁江山。到公元前二二二年,王翦的儿子王贲进攻辽东,俘获燕王喜,灭掉燕国。
转载请注明:中华故事网 www.cn-s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