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战争,永远发生在战争开始之前。
在中国,连孩子都知道,是日本的联合舰队打败了北洋水师,是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遣园子,致使邓世昌的炮弹打不响。但真实的历史是:日本政府从1868年到1894年26年间每年投入海军经费合计白银230万两,仅相当于同期清政府对海军经费投入的60%。就硬件装备方面来讲,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堪称当时亚洲最令人生畏的铁甲堡式铁甲军舰,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水平。但结果却是,庞大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联合舰队却一艘未沉!到底是谁埋葬了北洋舰队!
一、真正的战争,永远发生在战争开始之前。随着满族中央政权的衰弱,汉族官僚李鸿章等人纷纷崛起。在相当一部分清朝权贵们看来,北洋水师就是李鸿章的个人资本。因此,朝臣们为了削弱李鸿章,不惜削弱北洋海军!户部尚书翁同龢,以太后修园为借口,连续两年停止发放海军装备购置费,以限制李鸿章。后来恭亲王失势,李鸿章不得不与醇亲王以及各位满族朝臣和好,满足醇亲王挪用海军经费(实际上为削减海军实力)的要求。海军只是他们各自政治角逐中的筹码,谁还真正为海军的发展考虑?
二、上行下效,鼓励奴才的体制中必然包含着排斥英才的事实。多种资料证明,北洋水师1888年成军以来,军风被各种习气严重毒化。军队参与走私,舰船常年不做训练,这已不是海军的个别现象。这样一支军纪和作风如此腐败和糜烂的军队,一旦打起仗来,如何不败?
三、不败才是奇怪的。先看布阵:面对逼近的敌舰,北洋舰队首先布阵就陷入混乱。丁汝昌的命令是各舰分段纵列,摆成掎角鱼贯之阵。而到刘步蟾那里竟然变成了“一字雁行阵”。而实际战斗时的队形却又变成了“单行两翼雁行阵”。即使如此勉强的阵形也没有维持多久,待日舰绕至背后时,清军阵列即不能成型。
再看开战:定远舰刘步蟾指挥首先发炮,首炮非但未击中目标,反而震塌前部搭于主炮上的飞桥,丁汝昌和英员泰莱皆从桥上摔下,严重受伤。从第一炮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总指挥。
再看战场厮杀:激战中落伍的日舰“比睿号”冒险从我舰群中穿过,我定远舰在相距400米距离上发射鱼雷,未中。日本武装商船“西京丸”经过定远舰时,定远向其发四炮,又有两炮未中。黄海海战中,日舰火炮命中率高出北洋舰队9倍以上。
四、军队平日腐败,战时必然要付出高昂代价。力图隐瞒这一代价,就要借助谎报军情。这也是北洋海军的一个特点。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损失致远、经远、扬威、超勇、广甲等五舰,日舰一艘未沉。李鸿章却电军机处:“我失四船,日沉三船。”一时间除参战知情者外,上上下下多跌进自我欣慰的虚假光环之中。
艰难的处境最考验军队。北洋海军在威海围困战后期,军纪更是荡然无存。“北洋海军医务人员,以文官不属于提督,临战先逃。”
其次是有组织携船艇的大规模逃遁。1895年2月7日。日舰总攻刘公岛。交战之中,北洋海军十艘鱼雷艇及两只小汽船在管带毛平、蔡廷干率领下结伙逃遁,结果“为日军所掳”。
最后更发展到集体投降。“刘公岛兵士水手聚党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觅生路”,众洋员皆请降。面对这样一个全军崩溃的局面,万般无奈的丁汝昌“入舱仰药死”。只敢露刃向已,不敢露刃向敌,北洋军凤至此,军纪至此,不由不亡。
转载请注明:中华故事网 www.cn-s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