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家世揭秘

石榴果6312年前
人工智能朗读:

父亲曾是湖南万米长跑冠军

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不仅是一位体育健将,还是一位爱乡、爱国的人。

为了躲避土匪的骚扰,父亲马立安带着全家到衡山县生活。那时候,马鹤凌年龄很小。但这次逃难,给马鹤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1935年至1940年,马鹤凌在衡山山脚下的岳云中学度过了他的中学时光。他的体育、国文、物理和历史课成绩都不错,其中体育更是其强项。当时,在体育主任杨一南老师的指导下,马鹤凌在初中二年级就夺得了湖南省运动会的万米长跑冠军,其后又多次获得400米、800米、1500米和1万米冠军。

多年以后,从台湾回到家乡的马鹤凌,向岳云中学捐助了一万美金,设立“一南体育奖学基金”,以表达对母校和恩师的感谢之情。他还向母校赠送了一对楹联,表达对祖国强盛的期盼一

岳峙南天,万千桃李兴中国;

云飞四海,十亿炎黄进大同。

因为在衡山度过了自己最宝贵的少年时光,以至于后来马鹤凌总说自己是衡山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大陆的侄女马玉昭听到这个说法后,写了一封六页纸的长信,给他找证据、讲道理,告诉他马家的人都是湘潭人。从那以后,马鹤凌走到哪里都说自己是湘潭人。

1995年5月19日,马鹤凌一行十六人回到了长沙。这是他离开家乡四十多年后第一次回到大陆。在长沙湘江宾馆,马鹤凌分批会见了大陆的亲友们。当天晚上,待亲友们离去后,马鹤凌单独留下马玉昭,两人用湘潭话一直聊到深夜。

兄妹一别四十二年

在湘潭县城一条较深的巷子里,有一座挂着“中医副教授刘肇礼医寓”、“湘潭县三胞亲友联谊会”、“中医医院联合门诊部”等几块牌子的两层小楼。这里是马英九的表哥刘肇礼的居所。

刘肇礼的居所中挂着马鹤凌书写的四幅书法条幅。字是马鹤凌在1989年看到刘肇礼用家乡话配音的关于故乡的录像带后,有感而发写下的。在那张两尺见方的宣纸上,马鹤凌用苍劲的行书写道:“割别家园四十年,乍看录影七情煎。孤儿卓立谁呵护,节妇余生孰爱怜。庐墓已为荒草蚀,江乡犹共古槐眠。临安未许歌归去,老泪纵横感万千。”

论起大陆亲友对马鹤凌的了解,外甥刘肇礼比其他人都要深入。

刘肇礼的母亲马云英,是马鹤凌的亲妹妹。从1948年马鹤凌去台湾开始,直到1975年,整整27年间,兄妹俩之间彻底断绝了音信。直到1975年,马鹤凌的大女儿马以南从美国第一次写信给马云英母子,双方才开始有了联系。

马鹤凌在信中“多次说特别挂念我和我的母亲。之前由于音信不通,每当想起我们母子,舅舅就会与外婆抱在一起,痛哭流涕。”刘肇礼回忆说。马鹤凌为了早日见到妹妹,想了很多办法,直到1989年才办好探望手续。

1989年5月3日,台湾开放大陆教职员工到台湾探亲。马鹤凌经多方努力,办好了妹妹马云英和外甥刘肇礼前往台湾的所有手续。1990年10月,马云英与刘肇礼母子俩飞赴台湾。当飞机平稳地降落在台湾桃园机场时,马鹤凌早已等候在那里。他跨步上前,一下握住妹妹的手,失声痛哭,久久不能自已。马云英母子在马鹤凌家住了近三个月,看了很多地方。马鹤凌在时隔四十二年后,才再次承担起做哥哥的责任——让也已年迈的妹妹感受兄长的爱。他把左眼几近失明的妹妹带到台湾最好的医院检查治疗,使妹妹重见光明。

2000年,刘肇礼的母亲马云英去世。马云英生前交代儿子,如果她去世了,消息不要告诉哥哥马鹤凌。刘肇礼含着眼泪答应了。但马鹤凌总是打电话询问妹妹的情况,有一次刘肇礼实在瞒不住了,马鹤凌知道后在电话里放声大哭。

含泪写下“怀乡文”

1989年,刘肇礼请朋友拍摄了一盘介绍自己家庭情况、家乡风光的录像带,寄给了舅舅。马鹤凌看完后十分激动。他在给刘肇礼的信中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话:“己巳岁末,得家园录影,目观礼儿劫后儒医生涯,云妹苦节四十年,仍能步行扫墓,慰甚!唯多年怀念之故居,已仅存基石数方……至见云妹频抚孤立江干之古槐,不禁大恸,缀此以志此生憾事。”

1990年从台湾探亲回来后,刘肇礼一直与马鹤凌保持电话、书信联系。1998年,得知湖南遭受洪灾,马鹤凌立即召集身边的至亲好友,向湖南捐赠了100万元新台币。2004年3月初,台湾举行选举前夕,马鹤凌打电话告诉刘肇礼,为了反对“公投”和“台独”,他已向在台马姓族人发出呼吁,号召大家投好关键一票。

2005年10月30日,马鹤凌突发心脏病,被送到医院治疗。得知消息后,刘肇礼全家一直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待舅舅转危为安的消息。然而,11月1日晚7点,电话那头传来了舅舅去世的消息。由于马鹤凌在遗嘱中交代后事从简,不举行公祭,刘肇礼没有去台湾奔丧,只好写了篇祭文寄去。但举行葬礼的前一天(11月4日),马鹤凌的妻子秦厚修打来电话,告诉刘肇礼,他写的祭文将由其表兄妹中的一位用湖南话诵读。秦厚修还告诉刘肇礼,他为马鹤凌撰写的挽联已请人用毛笔书写并悬挂在灵堂里。灵对为:“哭送我敬爱的舅舅安厝之吉:裂肝断肠,甥舅别离思意重;齐家治国,精神长共骨灰香。外甥刘肇礼泣血哀挽。”

转载请注明:中华故事网 www.cn-story.com

文章下方广告位

相关故事

阅读排行
随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