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皇宫宝戒

石榴果352年前
人工智能朗读:

地摊上的绿宝石戒指

七 月盛夏,正是土耳其最大 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迷人时节。气势恢宏的欧亚大桥如彩虹横跨在城市两端,也横跨着欧亚两大洲。桥下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碧波万顷,千百艘色彩斑斓的游船载着世界各地的游人,前来饱览这处举世闻名的海峡风光。

有一艘名为“金角号”的游船上,载着一个来自中国广东的旅游团,游客多为已经退休的老年人,他们个个身体健康,退休前又积蓄了一定的经济实力,眼下属于有钱又有闲一族,于是都迫不及待地走出国门来看看外面的世界。

王先生是一名退休摄影师,毕生与照相机为伴,尤其爱好各地的风光摄影,拍摄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光,是王先生从年轻时就开始存在心里的一个梦,可是直到退休后才真正有机会踏上这片土地。他的夫人王太太当了一辈子首饰店的店员,天长日久,除了丈夫孩子,这个世界上还能让王太太满腔热情去爱的,恐怕就是珠宝首饰了。尽管王太太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店员,家境顶多属于小康,绝对算不上大富大贵。可因为勤俭持家,精明算计,等到退休时,王太太居然也陆陆续续置下了几十枚各类款式的戒指,像小孩子珍藏心爱的玩具一样,珍藏在一只首饰盒里,一有空闲便翻出来把玩。此行王太太与丈夫一块儿来土耳其旅游,主要目的是见识一番这个国家的首饰品加工工艺。土耳其的首饰加工艺术仅次于意大利,全球排得上老二,对于酷爱收藏戒指的王太太来说,土耳其简直是她心中的圣地。

这天上午游完博斯普鲁斯海峡,年轻的土耳其女导游见游客们兴致不减,便领着众人登上伊斯坦布尔的著名景点,山顶花园。让游客们从山顶花园向下来欣赏海峡风光,这完全是一个新的视角,让人感觉十分独特。王先生的摄像机又开始转个不停,好像恨不能将整座城市和海峡都装进摄像机带回中国去。而陪在一旁的王太太感觉有点无聊,就独自一人向花园小径走去。

小径尽头是一片平坦开阔的草坪,草坪上有不少土耳其少年在向游人兜售各种廉价旅游纪念品。有明信片,有做成古代神话中女神美杜莎眼睛的钥匙圈,还有款式各异的工艺品首饰,比如用塑料彩珠和丝线串结成的手链或戒指。

有对土耳其小兄妹看上去只有十来岁,也在草坪一侧摆了个小小的地摊,他们的地摊上放着几十枚形状款式都很别致的戒指。有的用蓝塑料细丝编成一颗硕大的蓝宝石样,有的在人造玉石戒面上镶嵌进几颗水钻,有的则是仿造中世纪阿拉伯民族花纹的银戒指,看得人眼花缭乱。此时的王太太,顾不得头顶正午火球样的太阳,蹲在小兄妹的地摊前不愿起身,像是被磁铁吸住了的铁块。

王太太以她几十年训练出来的眼光,一眼挑出这几十枚廉价工艺品戒指中的佼佼者,一枚硕大的绿宝石戒。这枚戒指用白金做成底托,戒面呈两头尖中间宽的树叶形,叶片正中心镶嵌着一颗切割得非常光洁的多面体绿宝石,那绿宝石如同纯种波斯猫的眼珠,绿得不掺一丝杂质。王太太心里顿了一下,暗忖道,这枚戒指的制作工艺实在太精湛了,完全不应该放在地摊上出售,即使跻身于伊斯坦布尔最著名的“钻石楼”珠宝店,也同样能吸引顾客的眼球。

王太太将绿宝石戒指拿在手里仔细欣赏,她越看心里越疑惑,这枚戒指简直就像皇宫里的高贵公主,不知怎么被命运之舟载到了女仆丫环群中,可她身上那股高贵气质还是能让人一眼就辨认出来。

王太太掌心托着绿宝石戒指问小兄妹:“这枚戒指你俩打算卖多少钱呀?”

小兄妹相视一笑,那哥哥做着手势说:“地摊上的戒指全都一个价,五里拉一枚。”男孩怕王太太听不懂他的话,还从口袋里抽出一张五里拉纸币展示了一下。

王太太只觉得胸口一阵狂跳,天哪,才五里拉,也就是说只要花三十来块钱的人民币,她就能从眼前这对小兄妹的地摊上买到如此漂亮华贵的绿宝石戒指,王太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王太太掏出钱包来,抽出一张十里拉纸币交到男孩手中,她似乎还有点不放心,又追问了一句:“真的是五里拉就能卖给我吗?”她见男孩肯定地点着头,又说:“不用找了,这十里拉都给你吧。”

男孩涨红了脸,他显然是被这位顾客的大方举动弄得有点不知所措。还是旁边的妹妹机灵,她顺手又从地摊上拿起一枚戒指,拉过王太太的手就替她戴上,这样等于十里拉买两枚戒指,买家卖家谁都不吃亏。

王先生举着摄像机从小径另一头过来寻找王太太,王太太欣喜地抬起手让丈夫看她刚买来的绿宝石戒指。王先生虽不太懂珠宝首饰,但听妻子说这枚宝石戒指只花了五里拉,王先生的嘴也张开忘了闭上。王先生倒不是因为太太捡了个大便宜高兴得闭不拢嘴,而是担心那两个孩子根本就搞错了价钱,回家会被大人责骂或挨打也说不定呢。王先生想再向两个孩子问问清楚,可等他们夫妇来到草坪附近,却怎么也找不到那对小兄妹了。本来因为买了称心首饰高兴不已的王太太,经丈夫一分析,也觉得这个便宜捡得有些蹊跷。她把绿宝石戒指从手上摘下来放进钱包,心里却平添了件烦恼事情。

“钻石楼”老板

识真货

位于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钻石

楼”,是家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老牌珠宝首饰店,由于占据了该城最繁华的金角湾商业市口,来伊斯坦布尔观光旅游的客人,没有不去“钻石楼”逛一圈的,哪怕钱包不那么丰厚,仅仅为了饱一饱眼福,也得去“钻石楼”看看。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消费能力也日渐增强,中国人所到之处,商家都不想错过赚钱的好机会。

王先生夫妇所随同的旅行团这一天也来到了“钻石楼”,只见老板亲自出马率全体员工在店堂门口列队相迎,之后差不多每位中国顾客身边都有一两名店员笑脸陪伴,无比热情地向中国客人介绍各种首饰。陪伴王太太的是位棕色眼睛棕色头发的土耳其姑娘,她大概接待过的中国客人多了,也会说上几句简单的汉语。见王太太对各种款式的戒指感兴趣,女店员就将王太太引向店堂一角的戒指专柜,那里陈放着数百种款式价格各异的戒指,犹如满天繁星。

忽然,王太太的目光锁定在玻璃柜台正中一只银色的首饰盒上,那打开的盒子里有一枚绿宝石戒,同两天前王太太在山顶花园小孩手里买来的戒指一模一样,但这枚戒指没有标价。王太太以为自己眼睛花了,她的手悄悄伸进钱包里去摸了一下,自己那枚戒指安然躺在钱包里,难道说在伊斯坦布尔有两枚如此相同的绿宝石戒指么?如果只是批量生产的工艺品,那为何会被陈放在“钻石楼”的柜台中央,但要是这样的绿宝石戒指真的很值钱,又怎么可能让小孩摆在地摊上卖呢?

王太太只觉得心里有无数个疑问想请人解答,这似乎比欣赏首饰或购买称心饰品更重要。

年轻的女店员告诉王太太,这枚绿宝石戒指是“钻石楼”的镇店之宝,暂不出售,所以没标价。如果有客人诚心想购买的话,可以直接与老板洽谈,她这个普通店员既道不清个中原委,也作不了主。于是王太太和王先生被当作特殊顾客,安排在贵宾接待室里,由“钻石楼”老板亲自接待。

老板请王先生王太太坐在沙发上,又请来女导游当翻译,开始讲述店中绿宝石戒指的来历。

一百多年前,土耳其还属于奥斯曼帝国的疆域。有位名叫苏丹的年轻国王,风流潇洒,善战骁勇,深受国民爱戴。在一次作战中,苏丹王身负重伤,被当地一位牧民救下,并在牧民的帐篷里养好了伤重返王位。为了感谢这位牧民的救命之恩,苏丹王决定同时娶牧民的两位女儿为妻。按照当时奥斯曼帝国习俗,如果丈夫送给两个妻子同样的首饰,便证明两位夫人在他心目中有同样重要的地位。苏丹王就赠给了这对姐妹一模一样的绿宝石戒指,这两块绿宝石来自南非,据说是当年奥斯曼帝国国土上能找到的最精美的绿宝石,价值连城。

嫁给苏丹王的一对姐妹花,毕生忠贞不渝地守在丈夫身边,上敬帝国,下抚黎民,母仪天下。但谁也不曾想到,在苏丹王即位二十多年后,几个奸臣串通邻国谋反,伺机杀死了苏丹王和他的所有妻儿。那位王妃姐姐临死前将绿宝石戒指藏在自己浓密的头发中,后来被人找到,也就是如今呈放在“钻石楼”中的这一枚。而王妃妹妹当时来不及收藏自己的细软就遭残害,估计她身边所有的首饰尽数被掠走,那枚绿宝石戒指从此也无影无踪……

“钻石楼”老板告诉王先生王太太,他店中这枚绿宝石戒指原来陈列在伊斯坦布尔新皇宫博物馆里,近年来为了向更多的游客展示土耳其首饰工艺,也想以此引出这对绿宝石戒指的另一枚,所以“钻石楼”把绿宝石戒放在引人注目处,其真正的目的并不在于出售。

听完老板的介绍,王太太和王先生对视了一下,王太太读懂了丈夫眼中的意思,她打开钱包拿出自己从山顶花园小孩手中买来的那枚绿宝石戒指。

在座所有的人都惊呆了,“钻石楼”老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嘴里一个劲儿地喃喃道:“真主啊,真主,这就是土耳其国家博物馆多少年来一直想找到的宝贝啊。”王太太叙述了自己买到这枚戒指的经过,并且表示愿意带有关人员去山顶花园寻找那两个摆地摊的小孩,以弄清这枚宝戒的来龙去脉。“钻石楼”老板当即打电话邀来国家博物馆的专家,与王太太相约第二天一起去山顶花园找两个孩子。

皇宫看门人讲的故事

那对小兄妹又来到山顶花园摆地

摊,他们一眼就认出了王太太,在他俩眼里,王太太是位难得遇见的大方买主。男孩说自己名叫卡拉,女孩是他妹妹叫美莎,他俩很乐意带王太太和其他客人去家里看看,小兄妹说他们地摊上的戒指都是母亲和姐姐自己手工制作的。

小兄妹的家就在山顶花园下面的贫民区里,这里住着伊斯坦布尔的穷人,他们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或做些小买卖。卡拉和美莎的父母都在家,男主人是伊斯坦布尔老皇宫的看门人,他说这个家族到他已有四代人给皇宫看过大门。女主人是普通的家庭妇女,正带着大女儿在编结塑料丝戒指,一家人看到小儿女带来的客人都有些意外。

“钻石楼”老板向皇宫看门人夫妇说明来意,说他们此回登门主要想弄清绿宝石戒指的来历。

男主人拿过戒指,就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朋友,他说:“从我懂事起就看见它被扔在老祖母的针线盒里,这个针线盒直到现在我老婆和女儿还在用,不知道卡拉和美莎什么时候把这枚戒指也拿到地摊上去卖了。”男主人的态度很坦诚,看得出他虽家境贫寒,言谈举止中却显出人穷志不穷的高贵气质来。在客人们再三要求下,男主人把这枚绿宝石戒指的来历告诉了大家,这是他幼年时从老祖母嘴里得知的。

一百多年前,伊斯坦布尔老皇宫里有个看门人也叫卡拉,跟今天的小男孩同名,据说这名字还是苏丹王亲赐的。为了讲述方便,男主人就把当年的看门人叫做“老卡拉”。老卡拉与当时的国王苏丹年纪相仿,虽然二人地位相差悬殊,主仆间交情却很深厚。老卡拉敬爱苏丹王体恤黎民百姓,苏丹王器重老卡拉的耿耿忠心。即使是两位姐妹王妃,也与看门人的妻子时有来往。一个狂风暴雨之夜,皇宫里灯火通明,窗户上不时显现刀光剑影,女人和孩子的哭喊声乱成一片。看门人老卡拉夫妇呆在自己的门房小屋里,心里尽管替国王王妃的安危担忧,却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苏丹王的召见,下人决不可擅自入宫。

午夜时分,老卡拉夫妇听见有人敲后窗,他开窗一看,是王妃妹妹的贴身女仆。女仆将一个王妃的手绢包塞进老卡拉妻子手中,说是王妃妹妹托她保管的。女仆走后,老卡拉妻子打开手绢包,里面有一枚绿宝石戒指,在蜡烛火苗下发出凄惨的绿光。第二天清晨,老卡拉夫妇起身后,发现那女仆被人刺死在皇宫花园里,苏丹王和他钟爱的两位姐妹王妃及孩子也都死于非命,一场宫廷政变在血腥中悄然结束。

从此,这枚绿宝石戒指就在老卡拉家里一代代传了下来,他们不知道这枚戒指究竟值多少钱,但有一个信念,这是王妃托他家人保管的东西,不论值多少钱都不能占为己有,等到有一天王妃家族的后人出现,方可物归原主。可是那场宫廷政变后,苏丹王和王妃已没有后人,这是老卡拉一家都知道的,但是为了表达对苏丹王和王妃的怀念,贫穷的看门人家族几代都没有动过变卖绿宝石戒指的念头。前几天因为卡拉和美莎这对小兄妹不懂事,看见绿宝石戒指好玩,就摆到地摊上去出售了,之后一家人正为这事愁得没主意呢。

小兄妹的父母对王太太说,因两个小孩不懂事,误将传家宝卖给了外人,现在绿宝石戒指属王太太所有,这个客观事实已不容改变。但是男主人请求王太太看在他的家族几代人信守承诺、不贪不昧的分上,让他们将对苏丹王和王妃的怀念与忠诚持续下去,他愿意以这个贫寒家庭最大的能力来换回王太太手中的绿宝石戒指。

转载请注明:中华故事网 www.cn-story.com

文章下方广告位

相关故事

阅读排行
随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