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的秋天,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得了疟疾,用了许多药也不见效。有位老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其中有一味药叫“龙骨”,其实就是古代脊椎动物骨头的化石,可以治疗虚弱和破伤,一般出产在河南安阳。王懿荣看了看药方,也没有太留意。
王懿荣是北京城里有名的金石学家,加之他人品好,不少名流学土都愿意与他打交道。谁得了什么宝物,都想请他给鉴定。过了几天,有个同乡的文物商人从河南搜求了几样宝物,请王懿荣来鉴定,其中就有一些“龙骨”,不同的是上面有一些刻痕。王懿荣把这些“龙骨”拼拼凑凑,觉得有些像乌龟的壳。忽然,他头脑中灵光一闪,意识到那些刻痕并不是随意刻上去的,而很可能是古代的文字!他激动得坐不住了,意识到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龟甲兽骨是珍贵的文物。为了收集到更多的“龙骨”,他决定出高价收购。
王懿荣开出按字论价收购的办法,每字付2两银子。古董商人一看发财机会来了,把能找到的“龙骨”都送到王懿荣家中。王懿荣经过仔细研究,进一步断定,这是商代专门用作占卜用的甲骨,上面的文字是商代的文字——甲骨文。
在商代,经常要举行占卜活动。人们把龟甲或兽骨加工、磨光、钻孔,占卜的时候,再把这种加工过的龟甲或兽骨用火灼烧,这样就会在正面相应部位出现裂缝,这个裂缝很像“卜”字的形状。商王或掌管占卜的官员就根据裂纹的长或短、倾斜的形状来判断是凶是吉,并且在这个裂纹的边上刻上所要卜问的事情的文字。这些文字就是甲骨文。甲骨文在湮没了几千年后重见天日了。
转载请注明:www.cn-story.com 中华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