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石榴果352年前
人工智能朗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立的两个军事集团分别是以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法、俄为核心的三国协约。这两个集团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全球战场上展开了拼命的厮杀。

19世纪70年代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实力发生了迅速变化。到了20世纪初,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德国已经赶上并超过了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可这时,世界早已瓜分完毕,英国占有殖民地最多,是俄国的2倍,法国的3倍,德国的11倍。迅速崛起的德国岂肯罢休。列强争雄,必起祸端。

1871年1月18日,法国皇宫——凡尔赛宫的镜厅里出现了普鲁士的国王威廉一世。这不是两国之间的互访。威廉一世头戴皇冠,身披五彩王袍坐在皇帝宝座上宣布德意志帝国建立。自己就任德国皇帝之位。从此,法国人把这一日订为“国耻日”,与德国结下了深仇。

德国凭借普法战争的胜利,从法国获得了50亿法郎的巨额赔款和阿尔萨斯与洛林两地丰富的资源,经济迅速发展,不久就跃居世界第二位。

但是,法国虽在普法战争中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像德国宰相俾斯麦想象的那样“流尽了血”。他们经过几年努力很快就恢复了元气,并四处寻找伙伴,企图对抗德国,以雪当年之耻。这样,法国和德国就成了两大对立阵营的基本成员。

德国大吃一惊,也马上开始行动,拉拢盟友,孤立法国。当时,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因争夺巴尔干半岛而不断发生冲突。德国发现,如果俄国在与奥匈帝国的争端中获胜,对自己极为不利,于是德国给俄国使了一个小小的绊子,让俄国在巴尔干半岛没有讨到任何好处。从此,俄德关系恶化。而奥匈帝国得到好处,马上就忘记了以前与德国的不快,1879年10月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

此后,德国又利用法意之间为争夺突尼斯而出现的矛盾,把意大利拉入同盟。1882年5月20日,三国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法国进行侵略,德国意大利将互相援助,如果三个同盟国中任何一方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强国攻击,其他两国保证给予援助。”

法国看到这三个国家结盟,矛头对准自己,便急忙开始拉邦结派,增强自己的力量。

俄德关系的恶化,被法国人看在眼里,法国认为拥有广阔疆土的俄国足以使自己单薄的力量增加不少,于是开始对俄国进行拉拢。

1888年,法国向俄国贷款5亿法郎,第二年,法国又向俄国贷款19亿法郎,此后,又相继向俄国贷款数次。到1893年双方签订条约时止,法国已累计向俄国贷款100多亿法郎。俄国欠法国那么多钱,再说法国对自己近几十年也不错,于是就死心塌地跟了法国。两国在1893年签订了《俄法协定》,协约规定,如果意大利或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与俄国并肩作战。

找到俄国这个伙伴,法国就不再那么惊慌了。但对手有三个国家,俄国虽大,实力确实比较落后,于是法国放眼四周,准备再选择一个强有力的伙伴,以便使自己能完全有实力和三国同盟对抗。找来找去,法国觉得只有英国才算得上是一个好帮手。虽然此时的英国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辉煌,但依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而这时,英国也正遭受着来自德国的威胁。

迫于形势,不久之后,英国就对法国的拉拢做出了反应。1904年,英法签订了英法协定。然后经过法国斡旋,英、俄之间也开始互相接近。

1905年俄国革命发生后,沙俄的实力之虚弱暴露无遗,已不足以对英构成威胁,并且英国为了自己在东亚利益,还得支持俄国。于是,1907年英国和俄国签订了《英俄协定》,这样,英俄同盟再加上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便构成了三国协约。

至此,两大对立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各已形成。各国不断地扩充军备,到1914年,两个集团积怨日深,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战争的因素在不断地增长,欧洲大陆弥漫着呛人的火药味,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转载请注明:www.cn-story.com 中华故事网

文章下方广告位

相关故事

阅读排行
随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