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有句著名的谚语:“宁愿失去一个英国,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他的剧本至今还在世界各地演出。在他生日的那天,每年都有许多国家在上演他的剧本纪念他。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公元1564年4月23日,威廉·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小镇斯特拉福镇。他的父亲早年是自耕农,1551年迁居到斯特拉福镇,开了一家经销皮革制品兼营酵产品的店铺,1557年同当地的富家女儿玛丽·阿登结婚,生了8个子女,存活5人,莎士比亚排行老大。
4岁时,他的父亲被选为“市政厅首脑”,成了拥有2000多居民、20家旅馆和店的斯特拉福镇镇长。这个小镇经常有剧团来巡回演出。莎士比亚在观看演出时惊奇地发现,小小的舞台,少数几个演员,就能把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表现出来。他觉得神奇极了,深深地喜欢上了戏剧。
莎士比亚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学着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起戏来,并想长大后从事与剧本相关的工作。但不幸的是,他父亲经商失利,家境一下子破落下来,无力供养14岁的莎士比亚继续上学,莎士比亚只好离开学校,给父亲当助手。
18岁时莎士比亚结了婚,不到21岁,已有了3个孩子。他的妻子比他大8岁,莎士比亚对自己的婚事常常感到遗憾,在他的作品中曾说:“女人应该与比自己年纪大的男子结婚”。
1585年,莎士比亚独自去伦敦谋生。一天,他的一个同学发现了他,介绍他在剧院当了一名勤杂工。莎士比亚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工作竟然使他成为了一名著作等身的大剧作家。
开始,他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但是,莎士比亚常常禁不住那精彩的戏剧的诱惑,他偷偷地掀开剧棚的一角,一下子便入了迷,忘记了自己现实的处境。
由于莎士比亚的服务不周到,他经常受到绅士们的抱怨,并传到了剧院经理的耳朵里。经理把莎士比亚叫去,见他对戏剧如此迷恋,又见他眉清目秀,像个聪明的孩子,于是把他调到剧团里当了一名演员,经常演一些小角色。
那时候,伦敦的剧团对剧本的需求非常迫切。因为一个戏要是不受观众喜欢,马上就要停演,需要再上演新戏。莎士比亚在学习演技的同时,也开始编写一些剧本。
27岁那年,他写了历史剧《亨利六世》三部曲,剧本上演,大受观众欢迎,他赢得了很高声誉,逐渐在伦敦戏剧界站稳了脚跟。
1595年,莎士比亚写了他的爱情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以两个家族的冲突为背景,演绎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一剧本使莎士比亚的名声大增。
第二年,莎士比亚的一个孩子死了,就在这年,他完成了著名的社会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在剧中成功地刻画了高利贷者夏洛克的形象,从此,“夏洛克”一词就成为吝啬鬼和剥削者的代名词。
1601~1607年是莎士比亚创作最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莎士比亚的作品以悲剧为主,是封建社会后期激烈的阶级斗争的反映。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五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泰门》等。最为人所熟悉的是忧郁王子“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描写12世纪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事。他的叔叔毒死他的父王,篡夺了王位,并霸占了他的母亲。在德国大学接受人文主义教育的哈姆雷特回国,他父亲的鬼魂现身,要儿子替自己报仇。
哈姆雷特为了报仇,装疯卖傻,并且请戏班演了一出杀兄篡位的戏,情节和他父亲鬼魂所说的一样。戏到了高潮之时,叔父坐立不安,脸色惶恐,借口退席,这一切都被哈姆莱特看在眼里。他深信不疑,是叔父杀死了父王。
哈姆雷特决心报仇。但一次偶然的失误却把自己情人的父亲误杀了。他的叔父把他送到英国,并让英国国王杀死他。哈姆雷特半路上跑了回来,又发现自己的情人因父亲死去,爱人远离而精神失常,误入河中淹死。叔父唆使哈姆雷特情人的哥哥和哈姆雷特决斗,结果两人都中了敌人的诡计。临?a href='' =''>狼埃防滋刂沼诜芰Υ趟懒耸甯福盖妆顺稹?br />在这出悲剧中,哈姆雷特热爱生活,反抗邪恶,但却思想多于行动,过于优柔寡断;叔父代表的是反动势力,他荒淫无耻,奸险毒辣、诡计多端。哈姆雷特的复仇行动,表达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束缚的愿望,也反映了包括莎士比亚在内整整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1608年,莎士比亚厌恶了政治上的纷争,回到自己的故乡,从事传奇剧的写作,有《暴风雨》、《冬天的故事》、《辛白林》3部,还有一部历史剧《亨利八世》。在传奇剧中,莎士比亚尽展人世的悲欢离合,把希望寄托于将来。
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碑文:“看在上帝的面上,请不要动我的坟墓,妄动者将遭到诅咒,保护者将受到祝福。”他的墓现在他家乡的一座小教堂旁,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象朝圣一般去瞻仰。
莎士比亚是一个时代的巨人,他独立于文艺复兴的巅峰,以一双哲人的眼睛注视着人生百态,看尽了人世沧桑,表达了他对于人类的思考。人们将永远难以忘怀哈姆雷特的光辉形象,也不会忘记伟大的莎士比亚。
转载请注明:www.cn-story.com 中华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