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皆兵的斯巴达

石榴果412年前
人工智能朗读: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希腊半岛上出现了200多个奴隶制国家。这些国家都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若干村镇。这是典型的城市国家,也叫做“城邦”。这些城邦中,最强大的是雅典和斯巴达

斯巴达地处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的拉哥尼亚地区。这是一个三面环山的美丽处所,中间有一块土地丰饶的小平原,碧波荡漾的欧洛河由北而南纵贯全境,因此这里的农业生产非常发达。“斯巴达”原意就是“可耕种的平原”。

约在公元前11世纪,一批叫做多利亚人的希腊部落,南下侵入拉哥尼亚,他们毁掉原有的城邦,在这里居住下来,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不过它既没有城墙,也没有像样的街道。斯巴达人就是指来到这里的多利亚人。

斯巴达人建立了强大的武装,他们把当地的原有居民变作了奴隶,称他们为“希洛人”。随着斯巴达的对外扩张,“希洛人”也越来越多。希洛人作为一个整体,是所有斯巴达人的公共财产。平均四五户希洛人供养一户斯巴达人,一半以上的收获物被斯巴达人攫取走了。

斯巴达人则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军事活动中。他们要把每个男子都训练成骁勇的斗士,每个妇女训练成养育勇士的母亲。整个斯巴达就像一座巨大的兵营。

斯巴达人一生下来,长老就要给婴儿检查身体,必须是强健合格的,才能得到父母的养育,如果先天不足或畸形丑陋,则将被丢弃在山谷里。接着,他们的父母就用烈酒而不是水给他们洗澡,如果婴儿出现昏厥,经不起考验,则任其死去。

在7岁以前,斯巴达人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斯巴达的父母从来不对孩子娇生惯养,而是教育他们知足、愉快,不计较食物的好坏,不怕黑暗,不怕孤独,不啼哭,不吵闹,以便长大后成为效劳国家的勇敢斗士。

孩子长到7岁时,便要送到少年团去参加体育锻炼,发展体力,训练敏捷和耐力。男孩子们由一个年龄稍大的男孩带领,在烈日下行走在荆棘丛生的路上,以此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斯巴达人制定了一项鞭笞制度,即选择一个节日,所有儿童都跪在神殿之前,用长长的皮鞭猛烈地抽打他们,并且不许出声,谁要是喊叫或求饶,将会受到更加残酷的虐待。这种活动每年都要举行一次。

到了12岁以后,少年团的训练也越来越严。全年无论冬夏,他们只穿一件单衣,到了冬天还要脱光衣服到冰天雪地里跑步,不许打哆嗦,甚至不许表现出畏缩的样子。他们没有被褥,晚上就睡在干草上。即使在冬天,也没有舒适的床,只不过在草上加些蓟花絮罢了。他们的食物也很少,根本吃不饱,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便生出偷窃的行为来。当统治者知道这一现象后,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有所纵容,因为他们认为偷窃能训练人的机智和敏捷。

传说有一位斯巴达少年偷了一只狐狸,为了不让人发现,藏在了衣服里。狐狸咬他,他强忍着不出声,最后被活活咬死。

20岁时,斯巴达男青年正式成为军人,练习各种作战技能,演练阵法。为训练实战本领,斯巴达人定期屠杀希洛人。到30岁的时候,斯巴达人就可以离开军队结婚了,但还必须参加一个叫“斐迪提亚”的民兵组织,他们15人为一组,平时训练,一起出操,战时一起战斗,直到60岁退役。

斯巴达女孩不需要参军,但她们一样要学习赛跑、投掷和格斗等运动形式,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远远多于她们做家务的时间。斯巴达人认为只有刚强的母亲才能生育刚强的战士,在这种思潮影响下,斯巴达人崇尚在战争中流血牺牲。一个斯巴达母亲送儿子上战场时,不是祝他平安归来,而是给他一个盾牌,说:“要么拿着,要么躺在上面。”意思是说,要么拿着盾牌光荣胜利归来,要么光荣战死被别人用盾牌抬回来。

斯巴达人作战确实很勇猛,在持续不断的武力扩张中,斯巴达控制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各个城邦,并结成了以它为主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在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战胜了希腊的另一个有影响的城邦——雅典,从而确立了它在整个希腊的霸权地位。

但斯巴达对希洛人的残酷压迫,却在不断激起希洛人大规模的反抗,约公元前640年,希洛人发动长达十几年的武装起义。在公元前464年,又一场希洛人武装斗争的烈火熊熊燃烧起来了。起义军一度进逼斯巴达城下,最后退守伊汤姆山,坚持斗争了10年,终于迫使斯巴达统治者向他们妥协。起义军携带着眷属离开伯罗奔尼撒半岛,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自由。

斯巴达的反动统治在声势浩大的希洛人起义中慢慢动摇了。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斯巴达开始一天天走向衰亡。

转载请注明:www.cn-story.com 中华故事网

文章下方广告位

相关故事

阅读排行
随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