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筑先抗战的故事

石榴果302年前
人工智能朗读:

范筑先,1882年12月30日生于山东省馆陶县(今河北省)南彦寺村一个贫农家庭。1904年因生活所迫离乡投军。辛亥革命后,历任北洋陆军第四师连、营、团、旅长等职。后任西北军冯玉祥部第十三军少将参赞,韩复榘第三路军少将参议,沂水、临沂县县长。1936年11月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他公正廉明,爱国爱民,不满国民党对日军侵略实行的不抵抗政策。一二九运动的爆发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特别是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和行动,给他以很大的影响。

一、建立统一战线

1937年5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派中共华北联络局书记彭雪枫到山东开展统战工作,彭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来到聊城,与他的中学同学张维翰(时任范筑先的秘书)、赵伊坪、牛连文(二人都在专署做事)见了面,并帮助1927年入党的赵伊坪接上组织关系,发展张维翰加入中共。期间,还传达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中共中央的指示,分析了聊城的形势,就如何同范开展合作抗战作了具体部署。他指出聊城处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范筑先掌握着鲁西北的政权,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加上他为人正直,富有爱国思想,对国民党的投降政策不满,因此要争取范筑先,做好与范的团结工作,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鲁西北抗战。根据彭传达中共中央开展统战工作的指示精神,聊城共产党人认真分析了同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条件,决定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同范建立统一战线工作。

8月,经中共山东省委同意,由张维翰等人邀请范到济南座谈抗战形势。座谈会上,范接受了中共关于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建议,后在中共的帮助下对旧政权进行了改造,将原保安司令部改建为游击司令部并设政训处,张维翰任处长、共产党员姚第鸿任秘书,挑选了240名以共产党员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为骨干的政训服务员充实抗战力量。

1938年6月,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同范建立的统一战线,聊城党组织建议由在冀南威县开展平原游击战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出面,邀请范到威县会晤,范欣然前往,徐向前和广大军民等列队迎接。在欢迎大会上,徐热情赞扬了范不顾年事已高、不辞劳苦坚持抗战的爱国精神。双方就冀鲁联防、建立情况互换制度、八路军帮助范培训干部,冀南和鲁西北两个地区的民众起义武装互不收编等问题达成协议。徐向范介绍了八路军的歼敌战例和红军战术,并陪同范参观了八路军的驻地以及部队生活学习等情况,范对八路军英勇作战的行为非常钦佩,决心与八路军配合作战,共御日寇。

为推进合作抗战,9月23日在河北南宫召开冀鲁两省军政联席会议,范应邀出席。徐向前等对与范再次会面表示真诚的欢迎,中共北方局代表朱瑞热情称颂范为“抗战的老英雄”,当地百姓则贴出了“欢迎劳苦功高的范司令”的大字标语。范发表了坦诚的讲话,表示坚决与共产党八路军合作坚持鲁西北抗战。双方就冀南与聊城协作抗战,加强政治工作、整军、动员组织民众、合理负担、干部学习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

抗战初期由于日军步步进逼,社会秩序混乱不堪,为了迅速扭转这种局面,中共中央指示中共鲁西北特委帮助范对旧政权进行认真改造,收编改编游杂抗日武装,建立地方抗日武装。到1938年上半年,抗日武装力量发展到30多个支队、三路民军、部分独立团、独立营,共6万余人。在收编的一些支队中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委派共产党员到这些支队中担任副职,或负责政治工作,开展对部队官兵的思想教育,加强了共产党对抗日武装的领导,壮大了鲁西北抗日救国的力量。同时,在共产党人和爱国青年的帮助下,先后建立了30多个抗日县政权,势力范围扩大到50多个县,并委派10余名青年共产党员到莘县、寿张、冠县、范县等县任县长。

为贯彻南宫会议精神,范筑先于10月4日至6日召开了第六区军政联席会议,这次会议基本上是共产党组织领导的。会议贯彻了共产党当时关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工作的方针,通过了“第六区抗战行动纲领”、“整军方案”和“战时经济政策”3个文件。其中纲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共15条,是提纲性的文件。整军方案则是把部队整编成4个纵队,范兼任第一纵队司令,以加强对各支队的控制。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整理田赋、刷新税收、统制物资。这次会议的召开,是范筑先完全接受共产党合作抗日的重要标志,它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完整制定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巩固发展的方针政策,为根据地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10月初日军侵占德州,聊城形势危急。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命令范向南撤退。在共产党人姚第鸿等热血青年的请愿要求下,加之目睹了国民党溃兵的所作所为,范毅然决然地发出了“裂眦北视,决不南渡”的通电。11月20日全国各大报纸都发表了范通电全国的消息,这不仅震动了全国,更大大振奋了聊城广大民众的抗战热情。

二、开展游击战争

随着统一战线、武装力量和抗日政权的建立,各县开始自上而下地组织各种群众团体,如农民互助会、自卫队、文化教育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救国组织、战地服务团、冀鲁青年记者团、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等,这些群众团体由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政训处(后改为政治部)领导。同时创办各种报刊宣传抗日。为加强党的建设,中共鲁西北特委开展了“红五月”建党活动,把党组织的发展转移到农村。范筑先还争得了美国驻华大使海军武官伊·福·卡尔逊的支持,要求美国停运援日物资,从而扩大了鲁西北抗战在世界的影响力。

由于鲁西北党组织和范筑先的共同努力,使得统一战线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先后进行了80多次战斗,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其中聊城梁水镇战斗和堂邑的界牌战斗较著名。

1937年10月28日日军占领临清后,开始进犯第六区聊城以渡河南下。11月22日,驻临清的日军高桥联队派出一个18人的骑兵侦察队到堂邑、聊城侦察。国民党堂邑县武装和政府工作人员没作任何抵抗便弃城逃跑。日军遂通知第六区司令部为他们安排粮草和住处。守城官兵向范筑先请示,范当即表态:如果日军进犯聊城,不能让他们逃走一兵一卒,并急令守城官兵做好战斗准备。同时命令保安一营火速驰赴堂邑截击敌人,他则带传令队和政训队六七十人赶到梁水镇设伏以断其后路。

当日军侦察小队进至聊城时,因城外四面环水,只好徒步顺西门小道进发。进入射程后,守西门的部队一阵猛射,打得日军慌乱上马向北逃窜,妄图顺着运河逃回临清。下午4时左右日军骑兵到了梁水镇,撞入伏击圈内。范筑先一声令下,传令队和政训队伏兵一齐向日军开火,经过一场激战,击毙日军小队长1名,缴获战马7匹、军毡、钢盔、战刀等战利品一宗。

驻临清的日军在梁水镇遭到伏击后,重整旗鼓,由日军首领高桥于11月27日率步、骑、炮兵300余人从临清出发,企图再次进犯聊城。当范筑先在清平得到情报后,立即亲率保安第一、三营,政训队,传令队主动出击,在堂邑柳林北的界牌截击敌人。日军占领界牌西南2公里处的大杨庄,猛烈的炮火炸垮了界牌的围圩门楼,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激战,毙伤敌军80余人,缴获一批战利品,日军撤出阵地慌忙逃回临清。

转载请注明:中华故事网 www.cn-story.com

文章下方广告位

相关故事

阅读排行
随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