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生母万冬儿在35岁时即患肺结核病死,其时周恩来只有8岁。周恩来后来谈到生母的死因时称:“我家在祖父去世后,每况愈下,母亲因操劳过度成疾。”几个月后,嗣母陈氏也因染上同样的疾病离世。两位母亲去世后,周恩来不能再住在清河,在离开两年后,又回到了在楚州的周家老宅子。
周贻能常年在外谋事,无法照顾家庭,周恩来与两个弟弟后来由八婶母管教。周家此时已无私塾,周便到离驸马巷不远的表舅龚荫荪家私塾“借读”。
龚荫荪是一位有爱国思想的人,同情、支持孙中山的主张,结识了同盟会成员,还曾变卖家产资助革命党的活动,龚后来因此被抄家。后来很多论者认为,就是在这段时间,周的思想受到了影响,产生了“革命”的想法。但这种观点现在一些大陆学者已产生怀疑,淮安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会秘书长徐忠认为,周的革命思想启蒙应该是在走出淮安以后。周自己亦称:“12岁以前我受的完全是封建教育。”
在龚家学习时,周恩来的一个收获是练得一手好字;另一收获是又有一位新妈妈,即表舅妈蔡氏。
据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常务理事秦九凤的考证,当时龚家认为周“命硬”,生母、嗣父、嗣母都早岁而亡,要让周这孩子长寿,得认一个能留住他的干娘。正好表舅妈蔡氏生肖属“牛”,“牛”谐音“留”,蔡氏又喜欢大鹏鸟,于是便在周恩来10岁生日那天,认周做了干儿子。
这样,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干妈蔡氏,加上当年的乳母蒋江氏,周恩来在成长过程中,实际先后受到四位母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