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玫瑰,民国第一女杀手

石榴果282年前
人工智能朗读:

清末民初时期,西方的船舰利炮敲开了紧闭的国门,随着政治体制的重大变革,社会结构松弛,沿袭了数千年的专制制度被打破。在许多率先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的启蒙之下,社会氛围逐渐开始弥漫起一股自由之风,犹如黎明前的第一道曙光。随着许多西方社会观念的流入,女权主义,男女平权等先锋思想也开始在中国大地萌芽。女性们开始在一片沉闷中发声,走出闺房,挣脱传统文化中的礼教约束投身各种社会运动。郑毓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香港跑马地有一条毓秀街,就是直接以郑毓秀的名字命名的。要知道香港的大多数街道都是在殖民地时期以英国人的名字命名的,以华人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可谓寥寥。可想而知这位民国女杰定是一位非比寻常的人物。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博士,鲜为人知的是她还是83版《射雕英雄传》中穆念慈的扮演者杨盼盼的外祖母。而她最广为人知的头衔却是听起来与这些身份有着巨大落差的“民国第一女杀手”。

郑毓秀1891年3月20日出生在广州府新安县,其祖父是搞房地产的,其父亲郑文治是清末户部的一员官吏。可谓是富裕家庭的千金大小姐,据说因其出生时啼哭之声高昂嘹亮,其祖母便给其取名为“毓秀”。因其家书香门第,母亲自小便教她读书识字如何做一个大家闺秀。然而郑毓秀天性反叛,对所谓妇道等儒家规训嗤之以鼻。当时社会还普遍存在裹脚之风气,家人怕她将来难找婆家,在她六七岁之时便要给她裹脚,无论家人软磨硬泡、恩威并施,想尽办法,郑毓秀就是誓死不从。

十三岁的时候,郑毓秀得知祖母在其年幼时曾为自己与广东巡抚的少爷定下了一门姻亲。这让自主意识强烈的郑毓秀大为不满,年仅十三岁的她竟亲自给男方写了一封退婚信。次年,郑毓秀进入天津的一所教会学校开始正式接受西方教育。1907年,郑毓秀随姐姐一同东渡扶桑。在日本留学期间结实了廖仲恺,受廖的影响接受了革命思想,随后毅然加入了同盟会。

当时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暴力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目标,联合海内外各派革命党组织成立了同盟会。从1905到1908年的三年间,同盟会一共发动过6次武装起义,但都相继失败。一些革命意志不太坚定的同志开始动摇信心,怀疑孙中山的革命理念。与此同时,以梁启超等人为首的保皇党也借机批评革命党领袖:“徒骗人而死,己则安享高楼华屋,不过是距离革命家而已”。俨然把孙中山等人刻画成了政治骗子。

为了挽回革命党的形象,巩固革命党内部的人心,汪精卫等人提出了亲自去北京刺杀清政府高官的计划,用实际行动证明同盟会领袖并非贪生怕死之辈。汪精卫抵达天津后,由郑毓秀负责接头。廖仲恺写信给郑毓秀,希望她利用富家小姐的身份掩护运输炸弹,全力配合汪精卫等人的暗杀行动。当时的炸弹大量的都是用银药法等简陋工艺制作而成的,极有可能在运输过程中意外爆炸,所以说这项任务是具有很大危险性的。

汪精卫

当时的汪精卫还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壮志青年,可谓风华正茂时。在这段期间,俩人日夜共处,郑毓秀对汪精卫顿生爱慕之情。然而,陈璧君的出现很快就让这段暧昧的关系戛然而止。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统治摇摇欲坠。然而清政府困兽犹斗,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想借此镇压革命党。于是革命党意图刺杀袁世凯,毕竟相对而言暗杀是成本最低的一种达到目的的方式。做为同盟会骨干的郑毓秀被任命为此次行动的总指挥,她随即组织了一个十二人的暗杀小组,准备在袁世凯上早朝的路上向其投放炸弹。在各组按预定计划准备就绪的时候,郑毓秀却突然接到命令停止刺杀行动,因为根据同盟会的最新情报显示,阻挡南北议和的真正阻力来自良弼而非袁世凯。然而由于通讯落后,还没等郑毓秀把信息送出去,其他成员就已经按原计划实施了暗杀行动。当时现场一片混乱,袁世凯的数名卫兵以及卫队长被当场炸死,袁世凯本人却幸运地逃过一劫。

客观来讲暗杀袁世凯并非最优选择,甚至可以说是适得其反的损招。当时“南方”视袁世凯为反革命势力,而以良弼为首的清廷宗社党又指责他暗地里与革命党“眉目传情”。郑毓秀他们的刺杀行动反而帮了袁世凯一把,让宗社党不再怀疑袁世凯对清廷的忠心,对其放松了警惕。事后郑毓秀才得知,同盟会的这个紧急情报其实是由袁世凯本人提供的。事实上袁世凯比谁都迫切希望溥仪下台,借革命党的力量除掉良弼等保皇党的阻碍才是袁世凯的真正目的。这一步棋下得不可谓不老辣。

刺杀袁世凯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还是把改变目标之后的刺杀任务交给了郑毓秀。良弼作为宗社党的核心人物,是顽固的守旧派,坚决反对清帝退位。吸取教训之后的郑毓秀决定为了不打草惊蛇,仅派一人对良弼进行自杀式的人肉炸弹袭击。而担当此次任务的杀手正是郑毓秀的姐姐郑雪案正在热恋中的情人彭家珍。此次暗杀行动的结果是彭家珍被当场炸死,良弼被炸成重伤,几天后不治身亡。

刺杀袁世凯失败后,郑毓秀的行踪也随即暴露,袁世凯对其发出了追杀令。1914年,郑毓秀被迫选择了去法国留学,后来她获得了巴黎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成了民国第一位女博士,并且加入了法国法律协会,是该学会的第一位中国成员。然而,真正让其在巴黎名声大噪的却是传说中的“玫瑰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代表参加在法国凡尔赛宫举行的“巴黎和会”,郑毓秀因为精通英法双语,被任命为代表团成员担任翻译工作。与此同时郑毓秀还组织留学生,游行请愿,要求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协议上签字。1919年6月27日晚上,300多名留法学生和华工包围了中国首席代表陆征祥的下榻地。郑毓秀被推举为代表与陆征祥谈判。而此时,陆征祥已接到北京政府的示意,准备在和约上签字。郑毓秀急中生智,在花园里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衣袖里,顶住陆征祥的后背,声色俱厉地说:“你要签字,我这支枪可不会放过你。”

这个故事有编造的成分,事实上当时北京方面迫于国内的反对压力已然倾向拒绝在凡尔赛协议上签字。然而这个故事已然很形象的体现了郑毓秀的机敏形象。

1926年回国后的郑毓秀与同学魏道明在上海法租界开设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同年与魏道明结为夫妇。她受理过的最著名的一起案例就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与孟小冬的离婚案,最终梅兰芳给孟小冬4万元做为离婚补偿。

1942年,魏道明接替胡适担任驻美大使。1947年,魏道明改任台湾省主席,郑毓秀随夫奔赴台北。1948年,陈诚取代魏道明任台湾省主席,郑毓秀夫妇移居美国。此时的中国大陆已然风云变化,即将变天。已经逐渐远离政治舞台的郑毓秀夫妇,前往巴西经商,但由于经营不善,郑毓秀夫妇只在巴西逗留了数年就回到了美国。1959年12月16日郑毓秀病逝于美国洛杉矶,终年68岁。一代女中豪杰,骤然辞世。只求不负年华,至于功过是非,留待后人评说。

转载请注明:中华故事网 www.cn-story.com

文章下方广告位

相关故事

阅读排行
随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