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光武帝。公元前6年(一说公元前5年)刘秀出生在兖州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兰考东北)的一个小官僚的家中。他的父亲名叫刘钦,是济阳县县令,母亲叫樊娴都。刘秀家族中有汉高祖的血统,也就是说他是刘邦的后裔。
刘秀9岁那年,父亲刘钦去世,便由叔父刘良抚养。年轻时,刘秀在家中过着极为平凡的农村生活,是个勤劳质朴的农夫,而且“仁智明达,多权谋”,后来又考入长安太学,是中国历史上学历最高的皇帝。之后,刘秀又在哥哥刘(縯)的鼓动和感召之下,为恢复刘姓统治,于22年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组成舂陵军。势力渐大后,融入当时反抗王莽最为强劲的绿林军,成为绿林军的一支。
由于刘秀弟兄出色的指挥,绿林军接连取得了几个大胜利,占领了南阳一带。但是绿林军却拥立了嫉贤妒能的刘玄为帝,即更始帝。刘玄又找借口杀死了功勋卓著的刘(縯)。与此同时,刘秀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以少胜多,以8000人打败王莽42万人,取得了历史上著名的“昆阳大捷”。之后,王莽一蹶不振。面对哥哥的被杀,刘秀将痛苦隐藏在内心深处,他亲自向更始帝谢罪,取得了更始帝的信任,名声和势力日渐壮大。23年,王莽被人杀死,更始帝从南阳进驻洛阳,准备去长安称帝,刘秀被拜为代理大司马,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
刘秀渡河北上的时候,只带走了冯异、王霸、铫期、朱佑等几个大将和少数随员,但他以仁德待人,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刘秀,成为他的有力支柱。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能人强将,并在馆陶(今河北馆陶)打败了铜马起义军,收编农民起义军几十万人,扩充了实力。从此刘秀就靠这支队伍起家,因此人们也称刘秀为“铜马帝”。后来刘秀以河北为基地,东征西讨,终于在公元25年自立为帝,国号汉,史称后汉、东汉。
刘秀在称帝之后,国家仍处在****之中,各地的起义军仍未平定。因此,刘秀调集军队镇压各地蜂起的农民义军和豪族势力,经过10多年的时间,直到公元36年攻灭蜀地的公孙述,才使全国复归统一,巩固了东汉的王朝基础。
刘秀在位期间,比较关心民间疾苦。他先后9次发布命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并多次下诏书,免罪徒为庶民。他减轻租税徭役,加强赈济,兴修水利。他裁并了400多个县,精简官吏。在统一天下后,刘秀就基本上不再用兵,对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也以安抚为主,化干戈为玉帛。这些措施都是深得人心的,保证了社会秩序的安定,以及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刘秀以文治国,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他还亲自到太学讲论经学,对于东汉一朝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刘秀在政治上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提高皇权。他继续削弱相权,把决策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为核心的“台阁”手中。他加强了对地方行政机构和官员的监察,使中央更好地控制和监督地方行政系统。他精简官僚机构,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支出,间接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在历史上是十分成功的一次,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东汉王朝在刘秀的统治下,文化气息非常浓厚。刘秀为人宽厚温和,故他所统治的天下万民亦和乐融融。
57年,刘秀病死于洛阳南宫,在位33年,享年63岁,葬于原陵(今河南孟津)。庙号为世祖,谥号光武皇帝。“光”是光复汉室、光大汉业,“武”是克定祸乱、安定天下。
历史上对于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评价很高,说他上承天命,拨乱反正,让历史走出低谷,使天下得以安定,并一心谋求国家振兴,是一位“中兴之主”。王夫之对光武帝评论甚高,说他“三代以下称盛治”,认为“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甚至认定在夏、商、周三代以后,“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说他超过了前代所有的皇帝。
转载请注明:中华故事网 www.cn-s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