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文娱体育活动

石榴果292年前
人工智能朗读:

先秦时期文娱体育活动的形式很多,开展得也很广泛。先从歌舞说起。歌唱和舞蹈,从原始社会就有了,一开始就同巫术搞在一起。到了周朝,碰上大旱,请巫求雨,就要配合舞蹈的活动。这种情形,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其实一直是存在着的。

在人间的生活里,贵族都很喜爱舞蹈。周朝的规矩,跳舞的队伍每组八人,至多是八个组,只有周王的庙堂上才可以有这样大的队伍。但是到春秋后期,鲁国季孙氏也有了八个组的舞队,把老规矩冲破了。除了庙堂上的舞蹈以外,民间也常有“起而舞”的习惯。这种情形,在秦以后还传了许多代。

先秦人很注重音乐教育。“乐”是“六艺”之一。孔夫子很能欣赏音乐,在齐学了韶乐,据说有三个月吃肉辨不出味道。

当时各地的音乐各有特点。屈原《九歌》就是根据民间祭神的民歌修饰加工而成的作品。我们没有办法听到楚声,也没有办法看到与乐曲配合的舞蹈,但是从《九歌》还可以想象到一些当日的景象。在楚国民间的神庙里,钟、鼓奏起了迎神曲,笙竽琴瑟配合着歌舞的队伍,歌词中的神同人一样有悲欢离合的感情。人民不仅歌唱天神、古代君主、妃子、山鬼,也以悲愤慷慨的调子,歌颂了为国捐躯的战士。人民通过这些活动,满足了宗教的情绪,也得到了美的享受。中国的其他地方有没有这种情况,应该是有的,可惜没有人记录下来。我们感谢屈原,替我们留下了一幅用文字画成的风俗画。

从钟、鼓等乐器说开去,我们应该提到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大量乐器——钟、磐、鼓、瑟、琴、笙、箫、笛等。其中一套青铜编钟,经过试奏,古今乐曲都可以演奏,真是珍贵的宝物。古人形容贵族大官,常用“钟鸣鼎食之家”的话。鼎是食器,钟就是编钟。我们可以想见,曾侯乙虽则是楚的附庸,排场还是很可观的。当他坐在地面的席子上,从鼎里取东西吃时,庞大的乐队鸣钟吹竽,供他消遣,那种气派,真有点不可一世的样子。

这是宫廷里的情况,民间自然更加热闹。秦人敲打着缶,呜呜地唱歌。燕、赵人击筑而歌,男人唱得激昂慷慨;女人清歌妙舞,更有声名。郑、卫一带流行一种软性的歌子。齐国人什么都来,临淄城里,吹竽鼓瑟,特别热闹。

齐国最是富庶,文娱体育也最丰富多彩。

“御”是六艺之一,又是战士必须学的军事训练项目。平时,比赛马车也是一种娱乐活动,贵族们还要赌输赢。上面讲的孙膑替田忌出主意,以两对一获胜,就是这种比赛。齐人还盛行斗鸡,别地方也有,《庄子》书里就讲过一个训练斗鸡的故事,说要训练到象只木鸡,精神凝静专一,才能所向无敌。当时的宫廷和大贵族的府第里,还有表演各种节目的艺人。其中的“优”,主要靠说话和动作引人发笑,同相声、独脚戏等相近,秦、楚、齐等国的优,在历史上都有记载。他们每在笑谈中加上谏劝,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还有杂技艺人,如爬竿、弄丸等,记载都是有的。庄子说有个熊宜僚能弄九个丸,两只手里两个丸,七个常在空中。庄子可能讲得过了头,拿西汉的情况做参考,能弄七个丸的确实有人。

以上讲的,如赛车等,实际上是体育活动。其他的体育活动有角抵、蹴(cu)鞠、投石、超距、射箭、剑道、导引等,再要加一项现在列入体育的“奕”(围棋)。

蹴鞠译成白话,就是踢球。古人用皮革做了球,中间塞上毛,成为一个实心球。这种球踢起来很吃力,当时人却也玩得很起劲。

角抵就是摔跤。先秦时把射箭、驾车、角抵都列入军事训练项目。《汉书•艺文志》记录的书籍有《手搏》六篇,没有说明是先秦旧籍还是汉人著作。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摔跤专著。《艺文志》还记录了《剑道》三十八篇。我们前面讲过,剑开始只有短剑,长度不过半公尺左右,战国时逐渐增加到一公尺左右。剑在战场上是辅助性武器,在近身格斗时使用。它很锋利,但两面有刃,不宜同对方的兵器碰撞,这也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它的特点——比较短、适于随身佩带,又使它成为便于个人使用的武器。《剑道》而有专书,我们可以想见已有很高明的击剑技术。相传赵惠文王喜欢剑术,养剑士三千多人,每天格斗比赛,经常有人伤亡。

投石、超距,实况到底怎样,苦于没有可靠的资料。估计起来,投石大约近于石锁之类吧。春秋末和战国时,有几个有名的大力士,如乌获等。秦武王自己很有气力,与大力士比举鼎,用力过度,受伤而死。举重运动大概也已经出现了。

导引、气功,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画中可以看到,战国人练的就是这个样子。《庄子》书里说的“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很明显是导引、气功。“吐故纳新”指呼吸,“熊经鸟伸”就是模仿动物的动作,正好和出土帛画的文字说明相符合。

《孟子》提到奕秋(棋手秋)是全国最好的棋手,可见围棋已经成为专门的技艺。

先秦时期的文娱体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是生气勃勃的。封建社会后期特有的那种死气沉沉的样子,本来就不是中国人民的本色。

转载请注明:中华故事网 www.cn-story.com

文章下方广告位

相关故事

阅读排行
随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