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飞机丢炸弹

石榴果362年前
人工智能朗读:

抗战时期,日本飞机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那时,只要空袭警报一响,全城便乱成一锅粥,人们扶老携幼,提包扛箱,往防空洞里钻,接着全城便死一般寂静。日本飞机三架一排,从黄山那边一排排地飞过来,那翅膀在阳光下闪着银光,飞机肚皮上圆形的红疤疤也看得一清二楚。只听得飞机尖叫着向下俯冲,屁股后面便开始“下蛋”,一个接一个。轰隆!轰隆!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山城在呻吟,两江在流血……

能对付日本飞机的只有“乌棒”,那是苏联志愿队的战斗机。只要“乌棒”一冲上天,日本飞机便胆战心惊,炸弹一丢,屁股一翘就开跑。稍微跑慢一点,便要被“乌棒”咬住,拖一股浓烟,往那嘉陵江里栽。

那时候,东水门滴水岩河边停着几条铁壳船,还安得有炮,老百姓称之为“军舰”。有一天,一架日本飞机躲过了“乌棒”,从东水门城墙上一擦而过,顺势丢下一颗炸弹。那炸弹好大,黑洞洞的一坨,从芭蕉园城墙边落下来,把城墙边的一棵大黄桷树也打折了大半边桠枝,一头落在离“军舰”不远的地方。

偏偏那炸弹没响。

那炸弹像一个山猪儿,在沙滩上钻了一个又大又深的洞,藏了起来。滴水岩下躲飞机的人都跑出来看热闹。也怪人们不懂,万一爆了,岂不冤枉?“军舰”上的士兵跳下船来驱赶人们,一个劲喊:“定时炸弹!定时炸弹!”人们仍不愿散开。

后来请来了工兵,挖那定时炸弹,先挖成个大坑坑,河水便灌进来。没有抽水机,便找来戽水篼,戽了挖,挖了戽,折腾了大半天。不知谁一锄头挖下去,嘣!锄头尖尖冒火,吓得人撒腿就跑,一个个趴在沙滩上。炸弹仍没有炸。

又挖,又戽,终于将那定时炸弹挖了出来。嘿嘿,你猜那是啥?竟是一条圆不圆、方不方,比条桌还长一两尺的大石头!

大家全都怔住了。有人说,这是日本人的新式炸弹。有人说,日本人肯定发了疯;有记者跑来采访,认为小日本飞机从武汉来,飞一两千里路,驮来一条石头,肯定是炸弹用光了,把石头拿来充数……

第二天,好几家报纸都在头版头条登出消息来,有的还发表社论:“石头当炸弹,日本鬼子穷途末路。”

那“定时炸弹”被抬到城里,还办了一个展览。后来,小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修“精神堡垒”(现为解放碑)时,那石头作了奠基石。其实,抗战期间日本飞机驮石头来丢是常事。据说,江北廖家台河边的沙滩上,至少有两三颗这样的“定时炸弹”。东水门外白鹤亭巷子里有一个凉水井,据说其栏杆石就是这种“定时炸弹”做的哩。不过,近年来城市建设太快,人们再也找不到了。

从“轰炸东京”到竹笋锅巴

抗战时期,达官贵人云集陪都,重庆餐馆业迅猛发展,川菜名声大振。有一菜本名锅巴肉片,乃用上等糯米做成锅巴,用油炸透,黄亮亮的,用大盘端上,当着客人面,将一大碗三鲜肉片倾倒其上,只听得吱吱吱地炸响,谁能不吞口水?刚好美国飞机从航空母舰起飞,轰炸了东京,于是有人便将此菜更名为“轰炸东京”。

当年,白天日本飞机成群结队来轰炸,炸得重庆城满目疮痍。到夜晚,各餐馆大肆“轰炸东京”吱吱吱——!此伏彼起,满城炸响,真个是一边灯红酒绿,一边怨声载道。时人撰联云:前方吃紧日日紧,后方紧吃顿顿吃。

这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现象引起国人愤慨。《新华日报》、《大公报》等报刊不知发过多少文章予以抨击。前方将士回到后方,眼看这荒唐景象,也深感不满,诉诸蒋介石。蒋介石耳朵都起了茧疤,终于下令查处。重庆市市长贺耀祖发布命令:除经政府特许,专用于招待国际友人之餐厅外,其他餐馆一律于民国x年x月x日之前改为经济食堂。凡有违令者,罚款若干。敢于阻拦者,严惩不贷云云。

那些餐馆老板没把这命令当回事儿。自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以来,这只打雷不下雨的事还少吗?何况吃客那么多,嚷着要好的吃,你不端出去,想讨打讨麻烦不成?于是,家家餐馆依然故我,夜夜照演“轰炸东京”的好戏。哪知贺耀祖这人偏又认真,时限一到,即派警察沿街一家一家餐馆进行检查。可怜那些不识时务的老板们,被罚的罚封的封,才知道这湖南佬的厉害。

却说一队警察查到机房街(现民族路)一家餐馆,已是晚饭时分。跑了一天,肚皮早咕咕乱叫。那老板“海”过袍哥,江湖上混熟了的,急忙招呼警察老总们入座。厨师立即忙碌起来,厨房里火焰熊熊,油烟弥漫,不一会儿就摆满了一大桌。那老板亲自送上最后一道菜,乃一盘锅巴,一大碗三鲜肉片。吱吱吱——!一阵炸响,刺激得警察老总们眼睛都绿了。

“这,这是轰炸——”老板刚要吐出菜名,猛然醒悟,改口道,“这道菜叫竹笋锅巴。”

警察们都怔住。

“锅巴,是最下贱的东西了,”老板脑瓜子转得比磨子还快,“连叫花儿都不吃,说是梗牙巴,吃了嘴巴都要打起泡。这竹笋满山都有,猪都不吃。这肚条乃猪的下水货,农民都嫌脏,丢到粪坑沤肥料的东西。所以,这是最经济的菜了。政府下了命令,我等敢不服从?还请各位老总包涵包涵。”

警察们全都咧嘴微笑,嘴馋得竞流出口水来,滴在那桌子上。

“请啰!”

风卷残云,片刻便杯盘狼藉。

于是,这家餐馆合格,准予继续营业。

于是,各家餐馆纷纷效法,将“轰炸东京”又更名为“竹笋锅巴”。吱吱吱——!那炸响声在山城重新响起,直响到抗战胜利,东京不再需要轰炸,才逐渐稀落下去。不过,即使现在说起“轰炸东京”,老一辈的重庆人也还要感慨一番哩。

转载请注明:中华故事网 www.cn-story.com

文章下方广告位

相关故事

阅读排行
随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