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韩愈25岁成为进士,29岁始登上仕途,但在仕途上屡受挫折。他曾因关中早饥,上书请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又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几乎被杀,幸有裴度等援救,改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他奉召回京,为兵部侍郎,又转吏部侍郎。
韩愈是善于运用语言的巨匠,散文语言简练、准确、鲜明、生动。他善于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又善于吸收当代口语创造出新的文学语言,他的散文词汇丰富,绝少陈词滥调,句式的结构灵活多变。例如,《杂说四》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比喻贤才难遇知己,“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寄寓了他对自己遭遇的深深不平。《进学解》和《送穷文》用对话形式,以自嘲为自夸,以反语为讽刺,揭露当时社会的庸俗腐败,表现了一个有理想的士大夫在黑暗现实中不能妥协的精神。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文章结合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悼念亡侄的悲痛,感情真实,抒写委曲,恰如长歌当哭,动人哀感。韩愈不顾流俗的诽谤,大胆地为人师,作《师说》,指出师的作用及相师的重要。他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都可以为师。这种见解打破了封建传统的师道观念,对于今天也还有参考价值。
转载请注明:www.cn-story.com 中华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