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喜欢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这些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中尉军衔。但是伴随荣誉背后却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
受母亲喜爱文学的影响,海明威对创作也怀着浓厚的兴趣。他在康复后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20世纪20年代是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早期,他写出了《在我们的时代里》、《春潮》、《没有女人的男人》和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作品。
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是那个时代留给海明威的烙印,全文主要是对战争、暴力、痛苦和死亡的描述。海明威通过这个短篇集要说明的是“在我们的时代里”并没有真正的和平和幸福,只有暴力和死亡,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人们从幼年时代起就处在一种恐惧、迷惘、被伤害的状态中。
1926年,海明威的第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完成。这部小说通过描写一群在欧洲流浪青年人的生活情景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反映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影响。这群年轻人迷失了前进的方向,终日游手好闲,虚度光阴。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争使他们精神迷惘,他们只能在沉沦中度日,这代人被美国作家斯坦称为“迷惘的一代”。由此,海明威和《太阳照样升起》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
《永别了,武器》被称为是海明威“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好作品。这本小说的主人公亨利是个美国青年,在意大利战场上负伤后,爱上了英籍女护士凯瑟琳。但在一次撤退时竟被误认为是德国间谍而险些被枪毙。他跳河才保全了自己的性命,通过这件事,亨利决定摆脱战争。他和凯瑟琳逃到了中立国瑞士。在那里,他有一段美好难忘的幸福生活。但是在不久后,凯瑟琳因难产离开了人世,婴儿也因窒息而亡。亨利一个人被孤独地留在世界上,他悲痛欲绝,欲哭无泪。
1939年,海明威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作品描写了美国青年乔顿,志愿参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他不仅在指定时间炸毁了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并且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独自狙击敌人,等待他的是死亡。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孤独、迷惘与悲泣的情绪,把个人融入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此后,他还根据在非洲的见闻写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山的雪》,还发表了《法兰西斯·玛贝康短暂的幸福》。1932年发表了《午后之死》,尊奉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进行创作,使作品趋于精炼,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出了“冰山原则”,只表现事物的1/8,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
1952年,海明威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则塑造了一个海明威型的典型硬汉形象:他驾着小船在海上漂流了84天,一无所获,然而他并不泄气。当所有人都怀疑他的时候他坚持了下来。第85天,他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鱼实在太大,居然比他的小船还要长两英尺。经过两天的殊死搏斗,桑地亚哥终于制服了大马林鱼。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这部小说留下一句名言:“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
“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不管遭到多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他们都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尽管他们最后失败了,但他们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老人与海》这本小说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因为大家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
海明威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以自己的经历披露了当权者的伪善和现实的残酷,刻画了美国年青一代的迷惘情绪,作品中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探索艺术创作的道路中使现实主义在开放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彩!
转载请注明:www.cn-story.com 中华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