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是俄国伟大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奠基人,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和“俄罗斯文学的太阳”。
普希金1799年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古老贵族家庭。普希金从小就被交给农奴出身的奶妈照料,经常听奶妈讲民间故事和传说,因此深受民间口头创作熏陶。他还从小就喜欢读书,8岁时就阅读了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开始自己写诗了。
1811年,普希金进入贵族子弟学校——皇家学校学习,在那里,他从进步教师身上接受了不少自由主义思想,阅读了大量的启蒙运动时期的著作,并和一些进步的革命党人接近。
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卫国战争爆发,俄国人民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深深震撼了普希金。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很多爱国诗篇。1817年,普希金从皇家中学毕业,进入外交部任职。这一时期,他在进步的革命党人影响下写出了大量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的政治抒情诗,如《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在这些诗里,普希金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沙皇,公开号召民众为推翻专制暴政而斗争。
普希金的政治诗当时在进步的贵族青年中间广为流传,对解放运动起了促进作用,也因此而引起了沙皇的惊恐。
1820年3月的一天,在俄国宫廷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对群臣大发雷霆:“我们应该把普希金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他弄得俄罗斯到处都是煽动性的诗,所有青年都在背诵这些诗。”
“普希金太放肆了,他竟敢写诗咒骂皇帝,应该送他去服苦役。”一个贵族随声附和。
“陛下,普希金还算是个孩子呢,他不懂事,只要稍稍惩罚他一下就行了。先让他吃点苦头,将来他手中的笔也许对陛下有用呢。”宫廷诗人杰尔查为普希金求情。
“是啊,请陛下开恩,别太过于严厉了。”另一个宫廷诗人茹科夫斯基也说道。
“那好,就把普希金流放到南方去,没有我的允许,不准他回彼得堡和莫斯科。”
就这样,普希金才免于流放西伯利亚,而被放逐到南俄。在南方,普希金游览了高耸的高加索山,来到了浩渺的黑海沿岸,接触了大量的劳动人民,亲眼看到了他们受到的苦难,这大大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在此期间,普希金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和长诗,著名的长诗《茨冈》就是在这里写成的。
1824年,普希金和敖得萨总督沃隆佐夫发生冲突,沙皇又把普希金送到他父亲的领地里幽禁起来。就在他被幽禁的时候,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失败后,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决定将普希金召回莫斯科,想拉拢与革命党人关系密切的普希金。
沙皇问普希金:“如果你在圣彼得堡,你会不会和革命党人一起参加叛乱?”
“是的。陛下,我会的!”普希金坚定地说。
沙皇知道普希金不那么容易对付,要是因为写几首讽刺诗就把他杀了,自己肯定要被人嘲笑。最好是控制他,不让他写。于是,沙皇假装温和地说:“普希金,你知道,我为什么把你召回莫斯科吗?”
“我不关心这个,我在乡下生活得很好。”
“我也喜欢诗,我欣赏你的天才,以后,你写诗,先送给我看看,你认为怎么样?”
普希金知道沙皇要亲自审查自己的诗,于是,直截了当地说:“陛下要审查我的诗,到时候我会亲自送来。”
普希金出了宫廷之后,并没有把沙皇和他的谈话放在心上。他还是照旧写政治抒情诗和政治讽刺诗,歌颂革命党人,谴责沙皇。
1830年5月,普希金和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塔丽亚·冈察订婚。二人婚后迁居到彼得堡。由于普希金的进步思想威胁着沙皇的统治,引起沙皇统治集团的不满,他们使用阴谋手段,借法国公使馆的丹特士男爵调戏娜塔丽亚之机,挑起二人的决斗。
普希金和丹特士决斗时,一个人在地上画了一条线,两人各离这条线十步远。丹特士首先开枪,射中了普希金的腹部。普希金顿时血流如注,倒在了地上。他咬紧牙关,奋力向丹特士开了一枪,可惜只打中了丹特士的右手。
普希金失血过多,昏迷不醒,朋友们急忙把他送回家。两天后,普希金去世,年仅38岁。普希金的遗体从圣彼得堡运往他先前流放时住过的米依洛夫斯基村,葬在圣山(今名普希金山)镇他的母亲的墓旁。
普希金虽然去世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更多的人和沙皇的专制暴政斗争。他至今仍受到俄罗斯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转载请注明:www.cn-story.com 中华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