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业革命

石榴果582年前
人工智能朗读:

工业革命是指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个体手工业工场的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或第一次科技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基本结束。

17世纪中叶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主要障碍,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资产阶级革命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国内,英国进行了圈地运动,大量的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里,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入城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同时,它还促进了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使农业适应了大工业发展的需要。它扩大了国内市场,对加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国际上,英国战胜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海上霸主,取得了大量的殖民地,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工业原料和广阔的工业品销售市场。

从18世纪初叶开始,英国还成了最大的奴隶贸易国。英国奴隶贩子们从本国把廉价的纺织品、烟、酒、枪支和金属制品等运到非洲,用欺骗和暴力手段掠取黑人奴隶,然后运到西印度群岛和北美,卖给那里的种植园主,再从那里运回英国工业所急需的棉花、烟草和糖等原料。

由于国内外市场的迅速扩大,对工业品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手工工场所能生产的数量,因此贸本家们迫切需要生产技术变革。

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运用开始的,这是由于棉纺织机械比较简单,所需资金相对要少,发明和制造比较容易。而且棉织品是人民大众所需要的消费必需品,社会需求量大,用手工业生产已不能满足需要。

当时英国的织布技术很落后,纺织工人一会儿拿着梭子从左手抛到右,一会儿又拿着梭子从右手抛到左,一天也织不了几尺布。

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改变了靠手工穿梭织布的落后方法,使功效提高2倍。但飞梭织布机的运用使棉纱供不应求,又刺激了纺纱技术的革新。

1764年,纺织工人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台能同时纺8根纱的纺织机,后来经过改进,竟能纺出130根纱。他把这项发明归功于自己的妻子珍妮,所以就给这个纺车起名为“珍妮纺纱机”。但这种纺纱机也有致命的缺点,即纺出的纱细而且易断,并且还要人力推动。

1769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在詹姆斯的纺纱机的基础上发明了以马力作动力的纺纱机。两年后,他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克朗明德建立了以水力作动力的工厂,用水力代替了人力,纺出纱坚韧而结实,克服了珍妮机的两个主要缺点。从此开始了以工厂代替手工作坊的过程,开辟了现代工业的新时代。

后来,童工出身的纺纱工人塞缪尔·克伦普顿经过五年的反复践,于1779年发明了新型纺纱机。后来又经他人改进成自动纺纱机“骡机”,每架机器同时可纺三、四百个纱锭,而且纺出的棉纱精细而又结实。

这样,纺纱机械化的技术问题基本上解决了,纺纱的效率大大提高。于是,纺纱和织布之间又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织布技术的革新又成了当务之急。

1785年,卡特莱特在木工和铁工的协助下,制成了自动织布机,提高织布工效40倍。在纺纱和织布过程机械化的同时,棉纺织工业中的净棉、梳棉、漂白、染整等一系列工序也采用了新技术。毛、麻、丝等纺织部门亦逐渐走上了机械化的道路。

要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还必须解决动力问题。这为瓦特发明蒸汽机创造了条件。瓦特在总结了前人科研成功的基础上改良了蒸汽机,并很快投入使用。1784年,英国建成了第一个蒸汽机纺纱厂。蒸汽机的发明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成就,从此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几乎各个产业部门都发生了深刻的技术变革。在钢铁方面,发明了用焦炭代替木炭炼铁的方法,炼钢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这些领域的革新,又刺激了交通运输业,开凿运河、公路改良、铁路兴建和交通工具的机械化随之而来。

1812年亨利·贝尔建造的蒸汽船试航成功,7年后,英国建立轮船航运公司,范围远达大西洋各个地区。

1804年,特里维西克发明火车头,1823年,英国出现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到1850年,英国已建成铁路6000英里,传统的水路、陆路运输退居次要地位。

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降低了运费,加快了货运的周转速度,方便了劳动力的流动,反过来又是技术革命如虎添翼,经济发展一日千里。

工业革命使英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加强了它的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加紧殖民扩张,攫取了大量的利益。

后来,工业革命从英国传到了欧洲大陆,19世纪的时候又传到北美地区,极大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工业革命,帮助这里的新兴资产阶级打击封建势力,夺取了政权。但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势力,四处侵略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转载请注明:www.cn-story.com 中华故事网

文章下方广告位

相关故事

阅读排行
随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