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丘与《十日谈》

石榴果412年前
人工智能朗读:

1348年,在欧洲中世纪,一场可怕的瘟疫在意大利繁华的都市佛罗伦萨发生了。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从3月到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十室九空,尸骨满野。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响。

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写下了一部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当时,《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齐名的文学作品,也被称为《神曲》的姊妹篇。

薄伽丘出生于1313年,父亲是佛罗伦萨商人,母亲是法国人。童年时,薄伽丘是个爱惹是生非的“孩子王”。成年后,他违背了父亲要他涉足商界的殷切希望,投入到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和文学创作中。

薄伽丘是第一个通晓希腊文的人文主义学者,对拉丁文和当时流行的俗语也掌握得炉火纯青。早年在那不勒斯时,薄伽丘接触过宫廷和贵族骑士生活,后来他回到佛罗伦萨,拥护当地共和政权,积极参加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1350年,他与彼特拉克交往,共同提倡古典文化。

《十日谈》是薄伽丘最有名的作品。写于1348年至1353年间。其题材主要来源于历史事件,以及东方故事和已经流传很久的逸闻趣事。

在史无前例的大瘟疫中,七位男青年和三位姑娘为避难躲到郊外的一座宛如世外桃源的别墅中。那里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有翠绿的树木环绕,还有曲折的走廊,精致的壁画、清澈的清泉和悦目的花草,地窖里还藏着香味浓郁的美酒。

为了使生活更有情趣,他们约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就这样,他们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事。这些故事收集成集子就叫《十日谈》。

据薄伽丘讲,《十日谈》中的故事都是有理有据的。小说旨在抨击禁欲主义,歌颂爱情。其中“扬诺劝教”更是意义深刻。

这个故事说的是巴黎住着一个富商,名叫扬诺。他有一个朋友亚伯拉罕,是一名教徒,笃信犹太教。扬诺认为天主教是正宗,希望自己的朋友改信天主教。在他的劝说之下,亚伯拉罕决定去罗马考察一番,看一看天主派遣到人间来的代表——教皇的气派到底怎么样。

他果真赶到了罗马教廷,但是他却看到罗马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犯着罪恶的人,连一点点顾忌、羞耻之心都不存在了,因此,竟至于妓女当道,有什么事要向廷上请求,还要走后门……

继续观察的结果,使他看到更多的罪恶,贪得无厌,爱钱如命,买卖圣职。一幕幕惊心触目的事实使亚伯拉罕得出结论:罗马根本“不是一个神圣的京城,而是一个容纳一切罪恶的大熔炉”!

教皇、红衣主教这些人无恶不作,他们本应是天主教的支柱,但是却成为天主教的蛀虫,只能让天主教尽快垮台,迅速消失。

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作者似乎应该让亚伯拉罕放弃天主教,离开罗马。但是薄伽丘和通常的做法不一样,这也正是他匠心独运的地方,他让亚伯拉罕这样说:“可是不管他们怎样拼命想把天主教推翻,它还是屹然不动……这么说,你们的宗教确是比其他的宗教更正大神圣。”

结果,亚伯拉罕竟去教堂接受天主教洗礼去。

《十日谈》的“扬诺劝教”,就是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天主教会的心脏,在薄伽丘的故事面前,中世纪的教会成了滑稽的嘲讽对象。

《十日谈》写完后,薄伽丘受到封建势力的迫害和打击,时常被教会派来的人咒骂和威胁。他有一次愤怒之至,甚至想把所有的著作,包括《十日谈》全部烧毁,幸好他的好朋友彼特拉克苦苦相劝,《十日谈》才得以留存至今。

1374年,彼特拉克病逝,薄伽丘失去了他最好的朋友和知音,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翌年便在病痛和贫困中辞世于离佛罗伦萨20英里的小镇拆塔尔多。但教会仍然没有放过他,挖掉了他的坟墓,砸毁了他的墓碑。可是,他已用《十日谈》在读者心中树立了一座真正的纪念碑,这是任何势力也无法损毁的。

转载请注明:www.cn-story.com 中华故事网

文章下方广告位

相关故事

阅读排行
随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