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沿岸:非遗风景只依稀可见

石榴果472年前
人工智能朗读:

行罢回来,检视所获,难免有走马观花、雾里看花之感,但到底看到了真正的“花”。我们在前一篇系列报道中,已经向读者介绍了不少美丽的“花朵”,本篇更多是从一个来访者的角度,去感受、体味所见到的风景

1793年11月2日,已经见过乾隆皇帝的马戛尔尼勋爵和自己的从人坐船沿大运河一路南航,这天正好来到了清江浦,在这里,他们需要让船只横渡黄河,然后顺黄河激流而下,从而进入另一段大运河,继续他们的旅程。

由于这段航程异常危险,所以在启航之前,“船老大被所有的船员包围着,登上船首。他手里提着祭品——一只公鸡。他割下鸡头扔进河里,把鸡血滴在船的各个部 位;他还在舱门口插上几根鸡毛。”根据这位英国随员的描述,随后,船老大摆出几碗肉类菜肴,油、茶、酒、盐各一碗,叩了三个头,双手高举,念念有词,祈祷 神灵。

所谓“风景”

在18世纪的英国来访者看来,这些仪式显得陌生而且不可思议。但是两百年后,如果他们再来,可能就无法看到类似的“风景”了——横渡黄河在现代船老大看 来,恐怕也不算什么一定要靠天老爷保佑才能发锚的大事情。不过,在那时,靠水吃水,自有规矩,科学不甚昌明的时代,也有其不得不然的道理。这些历史记忆和 我们现在所要探访的“非遗”世界,如同年画作坊、雕版印社、草台班子、泥塑工厂等等,都属于那个时代。今天的我们,看到那些和城市文化不相符的旧痕,有时 候也不免有点像18世纪的英国来访者,对那些渐行渐远的“风景”,不期然地感到陌生与惊奇。

运河岸边的官家宅邸(w·亚历山大画)

其实,当我写下“风景”这个词儿的时候,我已经察觉,我和我将要探访的那个世界拉开了距离,我不在那个世界中,即使置身于一个作坊、面对一位艺人、欣赏一幅作品,我都是在其外部,探头探脑地小心打量。

依稀可见的“风景”

说起“非遗”的风景,和民间节庆、大众信仰、百姓用度、日常生活都有关联。

在江苏,邳州人有一种特别的舞蹈表演,叫做“跑竹马”,颇似北方地区司空见惯的“跑旱船”。一片锣鼓、唢呐声中,演员出场,当头一位京剧武将行头,长须, 胯下一匹“麒麟兽”;其他四位身着黑、白、青、红四色盔甲,无须,一人胯下一匹“竹马”。这五人在舞台上“跑”来“跑”去,煞是热闹。

表演者很清楚,他们正在表演的这个曲目叫做《跨马游春》,讲的是金大将兀术率众妃子男装游春的故事,不过,在看热闹的观众来看,也仅是热闹而已。这是节庆 的力量,通过一种欢乐的舞步,把一种戏剧化了的历史或者纪念最终变化成简单的娱乐方法。而与信仰有关的“风景”,比如祭祀仪式、形象化了的年画等,又更丰 富和复杂。正如船老大的祭祀仪式固然简单,原因却涵盖极广。简单说来是“趋吉避凶”四个字,然而具体到各行各家各人,又大有不同。

靠水吃水,走河拉纤的人当然要敬河神。这保护漕运的神祇是谁?根据不少的史书、笔记,从明代开始,“金龙四大王”是朝廷承认并且供奉的漕运之神。元灭宋 时,隐居金龙山的宋人谢绪(他在兄弟中排行老四)赴水而亡,明灭元后,尊其为神,清入主中原之后,对这位神祇更是推崇有加,这大概是因为明清时代,漕运变 得异乎重要的缘故。不仅“金龙四大王”,不少曾为漕运出工出力的传奇人物也死后被“封神”,比如“党将军”,原是一位清代堤工,名叫党得住,谐音“挡得 住”,因公殉职后,也成为保护运河的尊神。

明清的运河沿岸,一定是一个满天神佛的时代。除了保护漕运的大王、将军,老百姓还有着许多的民间信仰,少不得敬奉神像,灶边供奉灶王,门上供奉门神,辟邪 悬挂鬼王钟馗,求财需找文武财神,求子要求土地公公土地婆婆……今天,无论在天津杨柳青还是苏州桃花坞,我们都能在年画里看到这些似乎已经过去了的痕迹。

天津杨柳青,年画玉成号是个老字号了。但是现在严格来说,它只能算是一个家庭作坊。玉成号霍家总算是殷实人家,不必为生计发愁,霍庆有把自己花钱收购来的 年画古版、古版年画搞成了一个家庭博物馆。从中,我们可以依稀看到,种种信仰是如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至少是逢年过节,在人们要张贴年画,盘算来 年,讨个好兆头的时候。

在信仰的强大动力之下,年画大概是把需求与艺术结合得最好的东西之一。玉成号里可以见到的新老作品中,除了和传统戏文有关以及表现地区社会生活的年画外, 更多为求神、辟邪而制作,《年年有余》、《钟馗》、《门神》、《灶王爷》是最多见的画面,驱邪的钟馗画得极其威武有神,而抱鱼的童子又着实憨态可掬,至于 灶王爷,则多是慈眉善目的老者形象,可见旧时人们对神灵的想象是非常人格化的。

苏州桃花坞年画《点秋香》(清代)

沿运河南下,到苏州桃花坞,年画风格又有不同。苏州人王斌说:杨柳青地处乡下,辐射农村,而桃花坞年画是避祸而到了城郊的城市年画,文化精神因此大异其 趣。这说法虽不尽然,却不可谓没有道理。以桃花坞年画公认的代表作《一团和气》来看,题材上已经很有不同,商业精神很重的“和气生财”思想已经明白无误地 表现了出来,不是单纯地求神、辟邪了,毋宁说其中还蕴含了告诫和劝勉的世俗道理。

转载请注明:中华故事网 www.cn-story.com

文章下方广告位

相关故事

阅读排行
随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