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以至于我们都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谦让。然而这个一直以来被我们当作楷模的人物,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劣行”。
孔融,年少时有“让梨”的美名,是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和学生的榜样。不仅如此,孔融少年时天资聪颖,博学多才。这一切似乎都说明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殊不知成年以后的他抛妻弃子,众叛亲离,他的一生有待讨论。
抛妻弃子,如此孔融
据说建安元年,袁绍之子袁谭率兵把孔融围在青州,一连数月,城内守兵只剩下百来人,形势危在旦夕。但是虚妄狂放的孔融害怕有损其处变不惊的名士形象,仍故作镇定,饮酒作诗从不督战。直到敌军破城,他才在秦兵的掩护下出逃。被丢下的妻子和孩子因此殉难。因此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恃才傲物的人。因为自己的狂妄自大最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
不孝言论招杀身之祸
东汉末年的名士孔融,书上说是由于得罪了曹操而被处死的,其实是因为他的“不孝”观点,受到社会谴责。当时的曹操是“国家元首”,发布处死他的命令只不过小菜一碟。据当时的罪状,孔融的不孝言论有两条;一是说:“父与子,有什么恩?论其本义,不过当时情欲发作而已”。“子与母,又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就什么关系都没有了”。二是说:“闹饥荒时,有点吃的,如果父亲不好,便宁肯拿给别人去吃”。这样的“反动言论”,当然是“不孝”。所以,曹操得知此事后,根据当时的政策就马上处死了孔融。发布的布告上说:“融违天反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至于处死孔融是否也有政治斗争的原因,那是另外一个案例了。
道德低下诡辩吃人论
晋朝的杨泉在《物理论》中记载了一件事,说汉末有个叫管秋阳的人与弟弟及其同伴,因避战乱而结伴同行,天下雪断了粮食,管秋阳就对弟弟说:“现在如果不吃你的同伴,我们三人就一起死。”於是兄弟俩一起杀了这个同伴,得以活下来。孔融对这件事的看法是,管秋阳爱惜父母赐予的身体,所以吃了同伴,没有什么错,因为这人只是一个同伴,不是朋友,如果像管仲吃了鲍叔,贡禹吃了王吉,就不行。而管秋阳吃的那个人,不过是一只能说话的鸟兽罢了,就像狗吃了一只狐狸,一只狐狸吃了一只鹦鹉一样,没什么奇怪的。
在孔融眼里,好像只有管秋阳两兄弟是父母生的,那个倒霉的同伴就不是父母生的,就不必爱惜父母赐予的身体了。一个博学渊源的人怎会做出如此诡辩,有悖人伦,可见孔融的道德异常低下。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的副教授史杰鹏曾写有一篇“后汉三国时代,孔融这样的知识分子有什么用?”的文章就是对此文有力的论证哦!
但是,孔融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就拿孔融之死来说吧,那是被后世知识分子谈论最多的三国故事,还是足够风光的。我们不能因为其品德低下,就否认他的全部。毕竟他还让了一个梨,这件事对我们贡献还是蛮大的,是老一辈人教育孩子的积极故事,而且还编纂在现在的教材之中。我们看事物还是要看那积极的一面。至于他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还是交给那些古籍研究家去探知吧。
转载请注明:中华故事网 www.cn-s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