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基督教把耶稣最重要的门徒彼得当做教会的首领和第一个教皇。据说耶稣把象征统治世界的钥匙交给了彼得,并且告诉他说:“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天上也要释放。”既然每一个信教的人都必须绝对服从耶稣的话,教皇的地位也就顺理成章地延续下来。
罗马帝国后期,教会开始按帝国的行政区划分教区。首都罗马的教区地位最高,它的教长就称为教皇。到了封建社会初期,罗马教皇得到法兰克国王们的保护,建立了“教皇国”,地位进一步加强。
那时候,各个王国兴衰交替,局势相当混乱,只有教会组织在各国、各地还统一受罗马教皇的指挥,再加上各民族都信奉基督教,教会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这就使得教皇能够向封建主施加压力和争权夺利。
11世纪,教皇格里戈利七世趁德国皇帝年幼之机,进一步扩张教会的势力。他在赦令中公开提出:教皇的权力高于一切,教皇不仅可以任免主教,也有权废除君主,有权审判和惩罚国王。但没有人能够制约或审判教皇。开始把神权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
这样,罗马教皇变成了一个太上皇:欧洲各国的国王登位,要由教皇主持加冕仪式。教皇和国王同行,教皇可以骑马,国王只能步行;教皇和国王会见的时候,教皇坐着,国王要屈膝敬礼。正是因为有了如此之多的特权,教皇及他所任命的各地的主教管理着众多教堂、修道院和神学院。他们霸占着最好、最广的土地,拥有着最多的财富。
在中世纪的欧洲,无论到什么地方,人们都会发现,城镇、村庄中最高的建筑是教堂的尖塔,最宏伟的殿堂也是主教堂。
教会在各个国家都拥有大量的土地,残酷剥削着在土地上劳动的农奴,还要向各国百姓收取“什一税”(每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教会)和种种临时摊派。
教会有自己的监狱和残酷的刑罚,还用“开除出教”的办法对付一切反抗者。一个人被开除了教籍,他的一切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得不到教会的承认,也就失掉了一切保障。这种惩罚,不仅可以使一般老百姓家破人亡,就连国王、皇帝也怕它几分。
教皇是由教会的主教们选举产生的,教会的财产也不归私人占有和世袭。因此,只要有信教的人存在,教皇、教会就存在。中世纪时,教皇和教会始终不断地发展,成为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支柱和最大的封建主,同时也成为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首要目标。
反对教会的斗争,还表现在群众中兴起和流传一些新的教派。这些教派也主张信仰上帝,但是强调信徒之间的平等互助,批判教会的霸权统治和封建秩序。
中世纪后期,资产阶级兴起,为了求得解放,也高举反对教会的旗帜。当资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以后,却又转过来利用宗教和教会为它服务了。
今天,世界上还有众多的基督教徒。在罗马城的梵蒂冈,还生活着一个高高在上的教皇。不过,今天教皇的权力只限于管理宗教,早已没有了中世纪时那种主宰一切的威风。
转载请注明:www.cn-story.com 中华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