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教徒的“正义王国”

石榴果462年前
人工智能朗读:

19世纪40年代末,帝国列强侵入带来的沉重灾难,伊朗人民的起义不断发生。

伊朗在19世纪中叶处于卡扎尔王朝统治之下,这里封建割据十分严重,各地封建主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争霸不休,造成国家长时间的贫穷落后。占伊朗人口三分之一的游牧部落贵族又坚决反对中央集权,甚至公开否认王权的存在。这种局面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俄、英、法、美等国又乘虚而入,先后强迫伊朗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瓜分了它的领土并侵占了它的主权。从而,伊朗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在内忧外患的重重困难条件下,伊朗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他们希望推翻外国势力与本国封建统治,建立起一个“正义王国”。

1844年,24岁的伊斯兰教徒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自称“巴布”,在各地传教。他告诉人们,他正在创建一个人人平等、和谐幸福的“正义王国”。“巴 布”的意思是门,表示即将降临人世的救世主的意志通过此门传达于人民,所以希望人们能够跟着他,由此“门”进入“正义王国”之中。

巴布的这种宣传,对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广大伊朗人民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人们终日缺吃少穿,正想有这么一个美好的地方,现在机会来了,人们竞相传说着。不久,就有成千上万的伊朗人相信了巴布的宣传,以至于形成了巴布教。

巴布教徒很快就遍及伊朗各地,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力量。伊朗政府对此非常恐慌,他们害怕巴布教徒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政府则越来越难以收拾局面,所以立即派人将巴布逮捕,并关进了监狱。

“巴布被逮捕了!”巴布教徒们奔走相告,人们义愤填膺,很快,人们把长期以来积压在心中的愤怒表现了出来,1848年9月,穆罕默德·阿里·巴尔福鲁升领导700名巴布教徒在伊朗北部的马赞德兰省发动起义。起义军以塞克·塔别尔西陵墓为基地,与政府军展开了斗争。

塔别尔西陵墓是一块禁地,政府军不得任意进入陵区抓人,这对巴布教徒起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巴布教徒驻扎在陵区之后,就开始修筑堡垒防御工事。并按照他们的理想建立起了“正义王国”。

他们所修筑的城堡是八角形的,每个角有一个塔楼,城墙周围挖上很深的壕沟,壕沟与城墙之间还布置了许多陷阱。教徒们住在城堡内的木房中,起义者规定:粮 食与一切物资归起义者所有,大家平均使用。这个消息一传开,百姓们便扶老携幼,带着吃的用的等物资来到陵墓区加入这个“正义王国”,也有不少人从伊朗其他 地方奔来。起义者人数很快增加到2万人。

起义军的发展壮大,让伊朗国王十分害怕,国王下令要消灭起义军。于是,地方政府便派出军队与巴布教徒们作战,但一次又一次,政府军被起义者打得落花流水,以至于地方政府官员们听到“巴布”二字就异常惊恐。

为了彻底消灭起义军,国王又起用了王叔马赫迪·古里,让他率领一支8000人的部队,赶赴陵区,对起义军大加挞伐。

起义军得到王叔亲征的消息后,决定也让王叔尝点他们的厉害。尽管这天晚上天气十分寒冷,伸手不见五指,起义军们仍凭着自己果断、勇敢的精神偷偷来到了政府军周围。

“杀啊!杀啊!”随着这怒吼声,政府军宿营地漫天火光腾地而起。王叔见状,早已魂飞魄散,六神无主,抢先逃命去了。他因躲在森林里,才挽回了一条性命。 而两个王子的命运则没有他好,因为惊惶失措,王子被大火活活烧死。其他未被烧死的士兵,则迈开小腿飞也似的溜了。起义军再次取得了胜利,人们更是兴高采 烈。

王叔恼羞成怒重新聚集兵力,向起义军反扑。他率领军队把起义军城堡围了个水泄不通。经过认真讨论,起义军决定对敌人突袭。

当晚,400名起义军悄悄地走出了城堡,他们为了不制造任何声响,把马蹄子都给包住了。“敌营到了,点火!”一位将领立即下令。眨眼间,烈火熊熊燃烧起来,政府军哇哇乱叫,一片混乱。起义军乘势在敌营里猛烈杀敌。顿时,敌营中血流成河,死尸遍地。

虽然起义军重创了政府军,但巴尔福鲁升却在突袭中不幸弹身亡,起义军迅速撤出了战斗。

巴尔福鲁升牺牲后,起义军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政府军派大部队严密封锁了陵区,几个月以后,城堡中只有250人了。粮弹等资源也消耗殆尽。尽管如此,义军仍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所以1万多名政府军仍不敢轻易进攻。

1849年5月中旬,一位政府军官手捧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向巴布教徒们发誓,如果起义军放下武器,将获得自由,政府不再追究这件事情。这样,一个个起义军在万般无奈之下,慢慢地走了出来。可是,还没等他们弄清怎么回事,政府军就把他们一个个全部杀死了。

政府军用欺骗手段屠杀了起义者。但这并未阻止巴布教徒们继续起义。1850年5月,巴布教徒在赞兼再次发动起义,建筑堡垒和防御工事,灭敌人8000多 人。12月,政府军把起义军全部杀死、起义失败。1850年6月,尼里兹也曾爆发巴布教徒起义。为了打击巴布教徒起义,国王下令处死了巴布。巴布教徒也遭 到了血腥镇压,他们只好采取隐蔽的恐怖活动。

巴布教徒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给封建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它在客观上也是一次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农民起义。

转载请注明:www.cn-story.com 中华故事网

文章下方广告位

相关故事

阅读排行
随机故事